冻疮总复发与寒冷因素未有效规避、血液循环不良、皮肤保湿不足有关预防时要注意不同人群保暖、促进不同人群血液循环、加强不同人群皮肤保湿及环境保湿。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总是复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寒冷因素未有效规避
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容易复发冻疮,因为他们的皮肤血管对寒冷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皮肤较薄,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在同样寒冷的环境下更易受冻。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儿童在户外玩耍时,如果保暖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再次出现冻疮。老年人由于皮肤老化,血液循环功能减退,也较难抵御寒冷刺激,容易导致冻疮复发。
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复发冻疮,这与女性皮肤温度较低、对寒冷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有关。而且女性在冬季往往更注重外在形象,可能会选择一些保暖性相对较差的服饰,如过紧的短裙、薄型丝袜等,增加了受冻风险,从而导致冻疮复发。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比如户外作业者、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地区的人群,如果没有持续做好保暖措施,冻疮就容易反复。此外,缺乏运动的人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皮肤的抗寒能力较弱,也更容易让冻疮复发。比如一些办公室久坐族,平时活动量少,血液循环不畅,冬季时再次接触寒冷就易复发冻疮。
病史方面:有过冻疮病史的人,其皮肤在寒冷刺激下的适应性较差。首次患冻疮后,皮肤的血管和组织受到损伤,即使寒冷刺激因素去除,皮肤的修复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再次遇到寒冷时,受损的血管更容易收缩、痉挛,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冻疮复发。
血液循环不良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血液循环功能不同,儿童和老年人本身血液循环相对较弱,更容易因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冻疮复发。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液循环系统还不够完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速度减慢,都不利于皮肤的营养供应和寒冷时的血管调节,使得冻疮容易反复。
疾病因素:一些患有影响血液循环疾病的人,如雷诺病患者,血管对寒冷等刺激的反应异常,更容易出现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使冻疮反复发作。此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液循环,也增加了冻疮复发的几率,而且糖尿病患者皮肤的修复能力较差,一旦发生冻疮,恢复时间长,且容易再次复发。
皮肤保湿不足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皮肤角质层较薄,保水能力相对较弱,若不注意保湿,冬季寒冷空气更易带走皮肤水分,导致皮肤干燥,降低皮肤的抗寒能力,容易引发冻疮复发。女性由于皮肤油脂分泌相对男性较少,在冬季如果不加强保湿,皮肤干燥情况更明显,也容易促使冻疮复发。
生活环境影响: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无论是室内暖气过热还是户外干燥寒冷的空气,都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比如在空调房间待久了,空气干燥,皮肤水分蒸发快,若不及时保湿,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就容易受到寒冷刺激而复发冻疮。
预防冻疮复发的措施
注意保暖
不同人群:儿童外出时应穿戴厚的帽子、围巾、手套、厚棉衣等,选择保暖性好、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过紧的服饰影响血液循环。老年人要选择保暖性能佳的衣物,注意头部、手部、脚部的保暖,可佩戴羊绒围巾、毛线手套、厚袜子等。女性在冬季要选择保暖且舒适的服饰,避免过度追求时尚而忽视保暖,如选择加绒的长裙、厚毛衣搭配保暖的靴子等。
生活场景:在寒冷天气里,尽量减少在户外停留的时间,尤其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如果必须在户外工作或活动,要定时进入温暖的环境中取暖。
促进血液循环
年龄与运动:儿童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慢跑、跳绳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增减衣物。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每天坚持适量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身体微微发热为宜。
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酗酒,因为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酗酒也会对血管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可以多吃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羊肉等,但要注意适量,合理搭配饮食。
加强皮肤保湿
不同人群护肤:儿童可以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儿童专用保湿霜,每天多次涂抹,尤其是在洗手、洗脸后及时涂抹。老年人皮肤干燥,可选择滋润度较高的保湿护肤品,如含有凡士林、甘油等成分的面霜,涂抹时要注意轻轻按摩,促进吸收。女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保湿产品,除了面部保湿外,手部、脚部等容易长冻疮的部位也要加强保湿,定期涂抹护手霜、足霜等。
环境保湿:在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40%-60%左右,减少皮肤水分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