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4
5061次浏览
为预防冻疮复发,可从注意保暖、加强锻炼、保持皮肤干燥、改善营养状况、注意保护易冻部位等方面着手。注意保暖能避免寒冷致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加强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保持皮肤干燥可减少热量散失;改善营养状况有助于维持生理功能、提高抗寒能力;注意保护易冻部位可减少寒冷刺激。
一、注意保暖
原因:寒冷是导致冻疮复发的主要诱因,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下,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就容易引发冻疮。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寒冷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受寒冷影响,儿童皮下脂肪较薄,血液循环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血液循环功能衰退,所以更要注意保暖。例如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儿童应穿戴厚帽子、围巾、手套、厚袜子等,选择保暖性好的衣物;老年人则要根据天气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手脚、头部、颈部等部位的保暖。
具体措施: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选择保暖性能良好的衣物,如羽绒服、毛衣等,佩戴帽子、手套、围巾、耳罩等保暖配饰,保持身体温暖,尤其是容易冻伤的部位。
二、加强锻炼
原因:适当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从而降低冻疮复发的几率。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锻炼方式有所不同,对于久坐办公室的人群,可以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对于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可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具体措施: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跳绳等,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坚持3-5次。也可以进行一些手部、脚部的锻炼,如搓手、跺脚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后可以进行5-10分钟的原地踏步、伸展运动,工作之余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做些简单的拉伸动作。
三、保持皮肤干燥
原因:潮湿的环境会加速热量散失,使皮肤更容易受冻,从而增加冻疮复发风险。对于不同性别来说,男性如果从事体力劳动容易出汗导致皮肤潮湿,女性在洗手后若没有及时擦干也易使皮肤处于潮湿状态。
具体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洗手、洗脸后及时擦干水分,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如果手部或脚部出汗,应及时擦干并换上干燥的袜子和手套。例如在洗手后,使用干净柔软的毛巾彻底擦干,不要让水分残留;在寒冷天气下,尽量减少接触冷水的时间,如需接触可佩戴防水手套。
四、改善营养状况
原因: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不同年龄人群营养需求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老年人则要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供应。
具体措施: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胡萝卜、菠菜等)和水果(橙子、猕猴桃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豆类等。保证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例如儿童可以每天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多吃蔬菜和水果;老年人可以每周吃2-3次鱼类,每天吃适量的豆制品和新鲜蔬菜。
五、注意保护易冻部位
原因:一些部位本身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冻疮,如手部、脚部、耳部等。对于有冻疮病史的人群,这些部位更需要重点保护。
具体措施:可以在易冻部位涂抹一些具有防护作用的护肤品,如凡士林等,形成保护膜,减少寒冷空气对皮肤的刺激。如果已经有冻疮病史,在寒冷季节来临前,可以提前对易冻部位进行防护。例如在每年冻疮高发季节前,提前在手部、脚部涂抹凡士林等防护用品,并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