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炎需及时就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做初步检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关键是戒酒,辅以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还需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一、及时就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1.出现相关症状时需就医:当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等疑似酒精性肝炎的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例如,若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持续的右上腹不适且伴有皮肤发黄,就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同年龄的人群,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若有因父母饮酒环境影响导致的相关异常表现也需重视。对于女性,激素等因素可能对病情有一定影响,但主要还是以症状为关键就诊依据。有长期饮酒病史的人群是高危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医生初步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饮酒的年限、酒精摄入量等。一般来说,男性每周摄入酒精量超过40克,女性超过20克,持续5年以上就属于有高危饮酒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查看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黏膜情况等。还可能会开具一些初步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等。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情况,肝功能检查能初步查看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是否异常。
二、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诊断
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会重点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酒精性肝炎患者通常AST升高比ALT更明显,AST/ALT比值常大于2。例如,有的患者肝功能检查显示AST明显高于ALT,总胆红素也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细胞损伤和胆红素代谢异常。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肝功能指标范围略有不同,儿童的肝功能指标与成人有差异,医生会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是否异常。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肝功能指标可能有生理性波动,但一般不会有大幅异常。有基础肝病病史的人群,其肝功能检查结果的解读需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
凝血功能检查:查看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酒精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这对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若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酒精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肝脏肿大、实质回声不均匀等表现。通过腹部超声能初步了解肝脏的大体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肝脏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的肝脏超声图像与成人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女性的腹部超声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生理状态有所不同,有饮酒史且怀疑酒精性肝炎的人群都需要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来辅助诊断。
CT或MRI检查:必要时可能会进行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细微结构变化,对于鉴别诊断等有重要意义。比如,能更准确地判断肝脏是否有脂肪变性、炎症等情况,帮助医生明确诊断酒精性肝炎以及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
三、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1.戒酒是关键:无论病情轻重,戒酒是首要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戒酒都需要坚定的决心。儿童若有间接因家庭饮酒环境影响的情况,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帮助其脱离不良饮酒环境。女性在戒酒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心理和生活上的挑战,家人应给予支持。有长期饮酒病史的人群,戒酒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但戒酒是必须坚持的。
2.营养支持治疗: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纠正营养不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营养支持的具体方式和需求有所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恢复,女性要注意营养均衡搭配,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营养支持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营养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糖尿病的酒精性肝炎患者在营养支持时要注意血糖的控制。
3.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定期复诊监测病情
1.复诊频率: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一般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复查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项目。例如,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每隔1-2个月复查一次,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复查。不同年龄的患者复诊频率可能因病情而异,儿童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其生长发育和病情变化情况。女性在复诊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生理状态变化等情况,有病史的人群要详细提供既往病史的相关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2.监测病情变化:通过定期复诊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肝脏形态等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如果发现指标异常波动或肝脏形态有明显改变等情况,医生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比如,若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仍没有改善甚至恶化,医生会考虑更换治疗药物或调整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