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是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病理状态,病因有钾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布异常,临床表现涉及神经肌肉、心血管、消化系统,通过血清钾测定和心电图检查诊断,治疗需去除病因并补钾,预防要合理饮食、积极治相关病、谨慎用影响钾代谢药物。
一、定义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一种病理状态。钾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对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起着关键作用。
二、病因
1.钾摄入不足
年龄因素:婴幼儿如果喂养不当,如长期进食量过少且食物中含钾低,就容易发生低钾血症;老年人若食欲差,摄入含钾食物少,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特殊生活方式:长期节食减肥的人群,若饮食结构不合理,钾的摄入不能满足身体需求。
病史因素: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导致长期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如长期频繁呕吐、腹泻的患者,钾的摄入途径受阻。
2.钾丢失过多
肾脏排钾过多:某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会使肾脏排钾增加;长期使用某些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也会导致钾从尿液中大量丢失。
胃肠道失钾:严重的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肠瘘等,可使钾从胃肠道丢失。例如,小儿腹泻时,大量的钾随粪便排出,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就易引发低钾血症。
3.钾分布异常
疾病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过多的甲状腺素会促使钾向细胞内转移;周期性瘫痪患者发作时,钾会迅速转移到细胞内,导致血清钾降低。
药物因素:使用大量胰岛素时,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也会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引起血钾降低。
三、临床表现
1.神经肌肉系统
肌肉无力:最早出现的症状,一般从四肢肌肉开始,逐渐累及躯干和呼吸肌。轻度低钾时,患者感觉四肢软弱无力;严重时可出现软瘫,影响呼吸肌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小儿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哭声微弱等。
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这是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表现之一。
2.心血管系统
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U波增高。
血压变化:低钾可使血管平滑肌兴奋性降低,导致血压下降。小儿患者若出现低钾,可能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影响血压。
3.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腹胀: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性降低,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四、诊断
1.血清钾测定: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可明确诊断低钾血症。但需注意,血清钾浓度并不能完全反映体内钾的总量,因为钾在细胞内和细胞外是动态平衡的,有时体内钾总量减少,但血清钾浓度可能正常,而当存在钾分布异常时,血清钾浓度也可能不能准确反映体内钾的实际情况。
2.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低钾引起的心律失常等改变,如ST段压低、T波低平、U波增高、Q-T间期延长等,但心电图改变不是特异性的,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五、治疗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发病,如治疗肾脏疾病、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对于因使用利尿剂导致低钾的患者,可调整利尿剂的使用。
2.补钾治疗:根据低钾的程度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补钾途径和补钾量。一般可通过口服补钾,如口服氯化钾等钾剂;对于严重低钾或不能口服的患者,可采用静脉补钾。但静脉补钾时需注意速度和浓度,避免过快过高引起高钾血症等并发症。
六、预防
1.合理饮食:保证均衡饮食,多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柑橘、肉类、豆类、蔬菜等。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合理喂养;老年人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保证钾的摄入。
2.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于患有可能导致钾代谢异常疾病的患者,如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要积极治疗,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钾代谢紊乱。
3.谨慎使用利尿剂等药物:在使用可能影响钾代谢的药物时,如利尿剂,要密切监测血钾,根据情况适当补充钾剂,避免发生低钾血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