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淋巴瘤和胃癌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胃淋巴瘤胃癌在定义、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诊断、治疗原则、预后情况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胃淋巴瘤起源于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发病与Hp感染、免疫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较隐匿,影像学上胃壁增厚均匀等,治疗早期抗Hp等,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病与Hp感染、饮食、遗传等有关,临床表现随病情进展加重,影像学胃壁增厚不均匀等,治疗早期手术为主,预后与分期等有关,特殊人群治疗需兼顾各自特点。

一、疾病定义与起源

胃淋巴瘤:是原发于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等。

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的上皮细胞。

二、发病因素差异

胃淋巴瘤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因素,约半数胃淋巴瘤与Hp慢性感染相关,Hp感染可引起胃黏膜炎症反应,长期刺激导致淋巴细胞增殖异常,进而引发淋巴瘤,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群中,胃淋巴瘤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阴性人群。

免疫因素:免疫缺陷患者易患胃淋巴瘤,如艾滋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淋巴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淋巴瘤,此类患者胃淋巴瘤的发病几率明显高于免疫正常人群。

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Hp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逐步演变为萎缩、肠化生等癌前病变,进而发展为胃癌,约10%-20%的胃癌与Hp感染有关。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高盐、烟熏、腌制食品等会增加胃癌风险,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烟熏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恶变,比如在一些胃癌高发地区,居民长期食用大量烟熏腌制食物,当地胃癌发病率明显升高。

遗传因素:部分胃癌具有遗传易感性,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明显增加,一些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时,后代患胃癌的几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三、临床表现区别

胃淋巴瘤

常见症状: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当肿瘤侵犯消化道导致出血时,可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由于胃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可能受影响,还可能伴有发热等表现,且症状相对较隐匿,容易被忽视。

特殊表现:部分患者以幽门梗阻为首发症状就诊,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导致胃出口梗阻,多见于胃淋巴瘤侵犯胃窦等部位时。

胃癌

常见症状: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也可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食欲不振等,与胃淋巴瘤类似,但随着病情进展,腹痛症状可逐渐加重,呈持续性,还可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当肿瘤侵犯血管时可出现呕血、黑便,若转移至其他器官还会出现相应症状,如转移至肝脏可出现肝大、黄疸等,转移至腹膜可有腹水等表现。

四、影像学及病理诊断差异

影像学检查

胃淋巴瘤:胃镜下表现多样,可呈溃疡型、肿块型、浸润型等,超声胃镜可了解肿瘤侵犯胃壁的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情况,CT检查可见胃壁增厚,多呈均匀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较常见,且肿大淋巴结形态相对较规则,PET-CT检查可发现全身代谢活跃的病灶,有助于判断有无转移。

胃癌:胃镜下可见肿块、溃疡等,溃疡多呈不规则形,边缘不整齐,超声胃镜同样可判断胃壁侵犯深度及淋巴结情况,CT检查胃壁增厚可呈不均匀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形态可不规则,与胃淋巴瘤相比,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更易出现融合等情况,PET-CT也可用于胃癌的分期及转移灶的检测。

病理诊断

胃淋巴瘤:病理上主要是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通过免疫组化等检查可明确淋巴瘤的类型,如B细胞淋巴瘤较为常见,免疫组化标记可显示淋巴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以区分不同亚型的淋巴瘤。

胃癌:病理上是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增殖,可分为腺癌等不同病理类型,通过HE染色等基本病理检查可初步判断,再结合免疫组化等进一步明确分化程度等,如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

五、治疗原则不同

胃淋巴瘤

早期胃淋巴瘤:对于局限期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若Hp阳性,首先进行抗Hp治疗,部分患者经抗Hp治疗后肿瘤可消退,若抗Hp治疗后肿瘤未消退,可考虑局部放疗等治疗。

中晚期胃淋巴瘤:通常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根据淋巴瘤的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常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等化疗,靶向药物如利妥昔单抗等可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

胃癌

早期胃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可根据肿瘤的浸润深度等选择内镜下手术或传统开腹或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等,术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辅助化疗等。

中晚期胃癌:多采用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等进行辅助化疗,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可采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等延长生存期,如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也在胃癌治疗中逐渐应用。

六、预后情况差别

胃淋巴瘤: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早期经抗Hp治疗和局部治疗后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中晚期胃淋巴瘤的预后相对较差,但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预后也在逐渐改善,总体来说,胃淋巴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分期、治疗反应等密切相关。

胃癌:早期胃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中晚期胃癌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胃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是否规范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的发展,部分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也有所延长,但总体预后仍不如早期胃癌。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胃淋巴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化疗药物的选择要谨慎,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方案,手术时要注意保护儿童的消化功能和生长相关组织,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因为疾病本身和治疗可能影响儿童的进食和营养吸收。

老年人:老年人胃淋巴瘤和胃癌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化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权衡治疗效果和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术后康复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恢复能力和基础疾病的控制,加强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预防。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生胃淋巴瘤或胃癌非常罕见,治疗时要兼顾胎儿和孕妇的健康,由于放疗等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治疗多倾向于在确保孕妇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尽量选择手术时机在胎儿相对稳定阶段,化疗药物的选择要避免对胎儿有致畸等严重影响的药物,需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胃癌
胃癌是发生于胃部的癌症,多起源于胃黏膜细胞,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淋巴瘤的免疫组化检测是什么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淋巴瘤的免疫组化检测是一种病理学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来源。 胃淋巴瘤的免疫组化检测中,常用的抗体包括CD3、CD4、CD8、CD20等,可以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帮助确定肿瘤是否为淋巴瘤,了解淋巴瘤的类型。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淋巴瘤放疗后胰腺回声增粗怎么回事
严苏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淋巴瘤放疗后胰腺回声增粗,考虑是放射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肿瘤复发等因素所致,详情如下: 1、放射性胰腺炎 放疗会对胰腺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可能导致放射性胰腺炎的发生。这种情况下,胰腺会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胰腺回声增粗。 2、胰腺纤维化 长期放疗可导致胰腺纤维化,此时做影像学检查也可见胰腺回声增粗。
胃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引起胃肿瘤的原因通常与肿瘤的类型有关,可分为胃息肉、胃淋巴瘤、胃癌等,具体分析如下: 1、胃息肉 胃息肉的基本病因包括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胆汁反流、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诱发因素有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 2、淋巴瘤 胃淋巴瘤的病因有EB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等。 3、
幽门梗阻原因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幽门梗阻主要与消化性溃疡、肿瘤疾病以及先天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1、消化性溃疡 发生在幽门部、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可造成局部组织水肿、粘连,导致幽门狭窄,从而引发梗阻。 2、肿瘤疾病 胰腺癌、胃癌、胃淋巴瘤等肿瘤压迫幽门部位,或癌细胞转移到幽门时,均可造成幽门狭窄,从而引起梗阻。 3、先天性病变 幼儿
一天没吃饭胃疼怎么办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一天没吃饭胃疼多与饥饿、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相关因素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详情如下: 1、饥饿 因为一天没吃饭,胃内没有食物可以吸收,加上胃酸分泌过多,容易刺激胃黏膜引发疼痛,多表现为饥饿痛和空腹痛。 如果是因为饥饿引起的疼痛,建议适当进食清淡的流质饮食,如水、小米粥、
胃黏膜下肿瘤一般考虑什么病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黏膜下肿瘤一般考虑为胃肠道间质瘤、胃腺瘤、胃淋巴瘤等疾病。 1、胃肠道间质瘤 可能是由基因突变或长期进食腌制食品、变质发霉的食物,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诱发胃肠道间质有肿瘤产生。 2、胃腺瘤 当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胃部发生感染,可能会引起致病菌刺激胃黏膜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出现肿块,若病情未及时控制,最终发
胃壁增厚要紧吗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壁增厚是否紧取决于实际情况。 如果胃壁增厚是胃溃疡、胃炎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刺激胃壁组织增生引起,则并不要紧,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即可缓解病情,并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如果患者因患胃癌、胃淋巴瘤、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恶性肿瘤导致胃壁过度增厚,则比较要紧,需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否则有可能引起剧烈腹痛、呕血、体
胃癌鉴别诊断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胃癌应与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淋巴瘤、肿瘤转移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胃溃疡 胃癌与胃溃疡在症状上可能有相似之处,如胃痛等。但胃溃疡多有典型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常与进食相关,经抑酸等治疗后可缓解,胃镜下可见边缘整齐、底部平坦的溃疡灶,活检病理通常为炎性改变或良性溃疡。而胃癌的腹痛多无
淋巴瘤是癌症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胃淋巴瘤一般不是癌症。 胃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为淋巴组织的全身血液系统疾病,病因还没有确切的结论,通常与感染、免疫、环境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容易引起体重下降、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胃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但不属于癌症,因为癌症是指源于人体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 建议胃淋巴
幽门梗阻原因
钟志强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幽门梗阻是不是会消化性溃疡、肿瘤疾病以及先天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1、消化性溃疡 发生在幽门部、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可造成局部组织水肿、粘连,导致幽门狭窄,从而引发梗阻。 2、肿瘤疾病 胰腺癌、胃癌、胃淋巴瘤等肿瘤压迫幽门部位,或癌细胞转移到幽门时,均可造成幽门狭窄,从而引起梗阻。 3、先天性病变 幼
胃里针扎疼是胃癌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单纯根据胃部的刺痛感是不能明确是不是胃癌,胃部刺痛感并不是胃癌的特征性表现。胃癌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在中晚期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胃疼、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症状。普通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还有胃出血,也可以导致胃部刺痛感。
什么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江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需要进行手术、活检切下来以后做CT45细胞检测。如果病变组织出现CT45阳性,需要直接检测TTT,如果TTT是阴性,接着查CT3、CT20和CT30以及溶菌酶和MPO等标记。如果CT20弱阳性,也出现CT30阳性信号,则可判断为弥漫大细胞性淋巴瘤中的B细胞型。建议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精神高度紧张。
大腿根淋巴瘤好治疗吗
陆敏秋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甲
如果患者是因淋巴结肿大引起的淋巴瘤,没有出现浸润等其它现象,是比较好治疗的,治疗效果也比较好。随着本病治疗好以后,淋巴瘤压迫会逐渐减少,淋巴结可能会摸不到了。但如果患者大腿根部的淋巴瘤是骨破坏或是淋巴结外的大肿物,治疗会比较麻烦。
淋巴瘤是不是癌
陆森 副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胃淋巴瘤不是癌症。疾病是发生于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是发生在胃部淋巴瘤,多数病理性是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比较多见,主要发生于中年人群,如果恶性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生命,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疾病发病原因不确定,在治疗方面进行病灶切除,手术之后需要进行化疗。
淋巴瘤会造成胃肠穿孔出血吗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当它发生在胃肠道时候,可以引起胃肠穿孔,也可以引起胃肠出血。往往胃肠淋巴瘤在胃镜下或者肠镜下,可以表现为溃疡,而且这种溃疡往往比较大。这种情况下,一旦溃疡穿透胃壁或者肠壁,就会出现穿孔。当它穿透的地方有血管时,就会引起大出血。
淋巴瘤有良性的吗
崔方博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胃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不是良性的。淋巴瘤是一大类起源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胃淋巴瘤起源于胃黏膜下层中的淋巴组织。目前常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出血、发热、体重下降等。胃淋巴瘤在胃镜下可以通过活检确诊,一经确诊应当行积极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