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阴道炎需明确病原体诊断,通过规范药物治疗,去除易感因素,注意个人卫生并定期复查随访,同时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局部或全身用药、控制基础疾病、停止不合理用药、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及定期复查等以彻底治愈。
一、明确病原体诊断
真菌性阴道炎主要由假丝酵母菌引起,需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明确病原体,如在显微镜下找到假菌丝或芽生孢子可确诊。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感染假丝酵母菌的风险因素有所不同,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阴道局部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假丝酵母菌;而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也是真菌性阴道炎的易感人群。
二、规范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可选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每晚1粒(150mg)塞入阴道深部,连用7日;或咪康唑制剂,每晚1粒(200mg)连用3日。对于未婚女性及不宜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唑类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150mg顿服。需注意,儿童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及合适的剂型,因为儿童阴道黏膜娇嫩,药物选择不当可能引起刺激等不良反应。
全身用药:对于反复发作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可考虑全身用药,延长治疗疗程。但全身用药的抗真菌药物可能存在一定肝毒性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三、去除易感因素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可有效减少真菌性阴道炎的复发。妊娠期女性则需在医生评估下谨慎控制血糖,因为过高或过低的血糖对母婴都有不良影响。
停止不合理用药: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药物可能诱发真菌性阴道炎,若患者存在此类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或调整相关药物。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需评估继续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尽可能换用窄谱抗生素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使用雌激素治疗的患者,若与真菌性阴道炎复发相关,可考虑调整雌激素的使用方案。
四、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冲洗阴道,因为阴道有自身的酸碱平衡环境,过度冲洗会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女性不同生理阶段外阴清洁的要求略有差异,如青春期女性外阴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清洗时要注意轻柔;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皮肤相对脆弱,清洗时水温不宜过高,力度要适中。
勤换内裤:内裤应选择棉质、宽松的款式,每日更换并进行煮沸消毒或暴晒,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真菌。更换下来的内裤要单独清洗,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防止交叉感染。
五、定期复查随访
治疗结束后7~14日需复查阴道分泌物,了解真菌是否被清除。对于反复发作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需要延长随访时间,可能需要每月复查,连续3~6个月,以观察病情是否复发及治疗效果。不同年龄患者复查的频率和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关注阴道局部情况及全身健康状况,因为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进一步下降,阴道黏膜更薄,容易出现阴道干涩等情况,同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复发风险较高。
总之,真菌性阴道炎要彻底治愈需要明确病原体诊断,规范进行药物治疗,积极去除易感因素,注重个人卫生,并定期复查随访,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治疗和康复的影响,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