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及血气分析等。病史采集需问吸烟、职业等史;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等体征;肺功能检查有FEV/FVC等指标异常;胸部X线早期可无明显变化,晚期有相应改变;胸部CT中HRCT更敏感;血气分析可了解氧合及酸碱平衡情况,不同人群检查需考虑其特点。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吸烟史、职业接触史(如粉尘、化学物质等)、呼吸系统疾病史及家族史等。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家族中若有相关遗传易感性也需了解。例如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概率相对较高。
二、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是否有桶状胸,即胸廓前后径增大,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形似桶状。桶状胸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较典型的体征,由于肺部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所致。
2.触诊:双侧语颤减弱,因为肺部含气量增多,传导振动的能力下降。
3.叩诊: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提示肺组织含气量增多,肺扩张。
4.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湿啰音,干湿啰音的出现与气道内的分泌物及炎症有关。
三、肺功能检查
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指标,FEV/FVC<70%提示存在持续气流受限。例如大量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该项指标明显降低,通过检测该指标可判断气流受限的程度。
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预计值):用于评估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FEV%预计值<80%为异常,百分比越低,气流受限越严重。
3.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TLC、FRC和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RV/TLC增高,正常时RV/TLC一般小于35%,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该比例明显升高,常大于40%。
四、胸部X线检查
1.早期: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进展,可见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
2.晚期:肺纹理增多、紊乱等,心影常呈垂直位,心影狭长。胸部X线检查可帮助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
五、胸部CT检查
1.高分辨率CT(HRCT):比普通X线胸片更敏感,可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肺气肿的病变部位和范围。能更准确地观察肺气肿的分布类型,如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等,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例如小叶中央型肺气肿主要累及肺小叶中央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而全小叶型肺气肿累及整个肺小叶。
六、血气分析
在病情较重或急性加重期时进行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的氧合状态和酸碱平衡情况。早期轻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血气分析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低氧血症,PaO降低,病情进一步发展可伴有二氧化碳潴留,PaCO升高,同时可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等。
对于儿童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相对少见,但检查时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胸廓弹性较好等,肺功能检查时需根据儿童年龄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指标。对于老年患者,检查时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心肺功能储备下降等情况,操作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耐受情况,确保检查安全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