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尿路上皮癌最常见,膀胱腺癌少见,均与多种致癌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相似处也有不同,诊断均需影像学、膀胱镜等检查;治疗手术、化疗等方式有所不同;预后与病理类型、分期分级等相关,膀胱腺癌预后相对更差。
一、定义与病理来源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多样,最常见的是尿路上皮癌(约占90%以上),还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等其他少见类型。它是由于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克隆性增殖形成的肿瘤。致癌因素包括长期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如染料、橡胶工业等)、吸烟、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长期留置导尿管等。
膀胱腺癌:属于膀胱癌的一种少见病理类型,约占膀胱癌的1%-2%。其来源主要是膀胱黏膜的腺上皮细胞恶变,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腺性膀胱炎恶变等相关。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的腺上皮化生,在某些致病因素持续作用下,腺性膀胱炎可进一步发展为膀胱腺癌。
二、临床表现
膀胱癌: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可表现为间歇性、全程血尿,有的患者初始血尿或终末血尿。随着肿瘤发展,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若肿瘤阻塞输尿管开口,可引起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等。不同病理类型的膀胱癌在症状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癌等都可能出现上述类似症状,但尿路上皮癌相对更常见,血尿等表现出现的概率可能因个体差异和肿瘤分期、分级有所不同。
发病年龄与性别:多见于50-70岁男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接触某些致癌因素的概率相对较高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中吸烟等因素对男性膀胱癌发病影响更明显。
膀胱腺癌:
症状:除了可能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状等与膀胱癌相似的表现外,由于其病理来源是腺上皮,部分患者可能有黏液分泌增多的表现,尿液中可能有黏液排出,有的患者可触及下腹部肿块等,但这些表现相对不具有特异性。
发病年龄与性别:发病年龄无明显特殊倾向,男女均可发病,但同样男性相对更易患膀胱癌,包括膀胱腺癌,生活方式中吸烟等因素对其发病也有影响,长期慢性膀胱炎等病史的患者,无论男女都可能增加膀胱腺癌的发病风险。
三、诊断方法
膀胱癌: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作为初步筛查,能发现膀胱内的占位性病变,但对于较小的肿瘤或膀胱三角区等部位的肿瘤可能显示不清;CT膀胱造影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磁共振成像(MRI)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判断有较好的价值,能更准确地评估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以及是否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等。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等,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
尿液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可以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但存在一定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膀胱腺癌:
影像学检查:其影像学表现与其他类型膀胱癌有一定相似性,超声、CT、MRI等检查同样可发现膀胱内占位,但在鉴别诊断上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例如,CT检查可能显示膀胱内有异常密度影,MRI有助于更精确判断肿瘤侵犯范围。
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膀胱镜下观察膀胱腺癌的肿瘤表现可能与其他类型膀胱癌有所不同,有的肿瘤表面可能有黏液分泌等表现,但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活检,通过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腺上皮的异型增生等病理特征来明确诊断为膀胱腺癌。
四、治疗方法
膀胱癌: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分级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Ta、T1期的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可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于高级别T2期及以上的肿瘤可能需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膀胱灌注化疗: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手术后常需行膀胱灌注化疗,常用药物有丝裂霉素、表柔比星等,目的是预防肿瘤复发。
全身化疗: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晚期转移性膀胱癌,常需要联合手术、放疗、全身化疗等综合治疗,化疗药物有顺铂、吉西他滨等。
膀胱腺癌:
手术治疗:由于膀胱腺癌相对少见,治疗原则与其他类型膀胱癌有相似之处,但因为其病理特点,手术范围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如果是早期膀胱腺癌,可能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等;如果是晚期,可能需要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
其他治疗:对于膀胱腺癌的化疗等治疗,目前没有特别针对的标准化疗方案,常参考尿路上皮癌的化疗方案,但疗效可能有所不同。放疗等治疗也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但总体预后相对尿路上皮癌可能较差一些。
五、预后情况
膀胱癌:
尿路上皮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密切相关。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经过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复发,但也有长期生存的可能;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但随着综合治疗的进展,部分患者预后有所改善。
一般来说,年轻患者、肿瘤分级低、分期早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男性患者在生活方式上如果能及时戒烟等,可能对预后有一定积极影响。
膀胱腺癌:
膀胱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差,可能与发现时多为晚期、对化疗相对不敏感等因素有关。其5年生存率通常低于尿路上皮癌。发病年龄、肿瘤分期、分级等因素同样影响预后,早期膀胱腺癌如果能及时手术治疗,可能预后相对好一些,但总体预后不容乐观。女性患者在面对膀胱腺癌时,同样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