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与跟腱炎在定义发病部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上均有区别。腱鞘炎好发于手部、腕部等,因长期劳损等致腱鞘炎症,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等诊断,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跟腱炎发生在跟腱部位,多因运动相关因素致病,表现为跟腱部位疼痛等,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MRI等诊断,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腱鞘炎:是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任何部位的腱鞘均可发生腱鞘炎,常见于手部(如屈指肌腱腱鞘炎,即弹响指、弹响拇)、腕部(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等部位。
跟腱炎:是发生在跟腱部位的炎症,跟腱是位于足跟后方、连接小腿肌肉与跟骨的强韧纤维结构,跟腱炎主要发生在跟腱的止点区域等部位。
二、病因差异
腱鞘炎
年龄与性别因素:好发于手工劳动者、长期重复性手部动作人群,如键盘操作员、织毛衣者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长期重复性劳作可能使特定人群发病风险升高。例如,儿童若有过度使用手指的情况,也可能患屈指肌腱腱鞘炎,比如过度练习钢琴等导致手指频繁屈伸。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重复性的关节活动、慢性劳损是主要病因,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等导致手部腱鞘反复摩擦;另外,外伤、感染等也可引发腱鞘炎,如手部曾受外伤后恢复不佳可能继发腱鞘炎。
跟腱炎
年龄与性别因素:常见于运动员、喜爱运动的人群,尤其是从事篮球、足球、跑步等需要频繁跳跃、奔跑运动的人群,男性相对更易发病,可能与男性运动量较大等因素相关,不过女性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也可患病。中青年人发病较多,但随着老龄化,老年人因跟腱退变等因素也可能患跟腱炎。
生活方式因素:运动过量、运动姿势不当是主要诱因,比如突然增加运动量、奔跑于硬地表面、跑步姿势不正确(如足内翻等),使跟腱承受过大压力而发生炎症;另外,跟腱本身的退变、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也可导致跟腱炎,老年人跟腱退变是常见原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不同
腱鞘炎
局部症状:病变部位常出现疼痛、压痛,受累关节活动受限。以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为例,患者桡骨茎突处疼痛,可放射至手、肘部,局部可有压痛,拇指活动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患手不能用力抓持物品。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可在掌指关节掌侧触及结节,屈伸手指时可感到弹响,严重时手指屈伸困难,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症状较重,活动后可稍缓解。
特殊表现:某些特定类型的腱鞘炎有其典型表现,如弹响指患者手指屈伸时会出现弹响,像扣动扳机一样,故又称扳机指。
跟腱炎
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跟腱部位疼痛,晨起或休息后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暂时缓解,但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加重。跟腱部位可有肿胀、压痛,触摸跟腱时可感觉到增厚、结节等改变。病情严重时,跟腱处可出现红肿,行走困难,甚至站立时也会有疼痛感觉。
特殊表现:患者在跑步、跳跃等动作时疼痛加剧,跟腱处可能出现摩擦感等。
四、诊断方法区别
腱鞘炎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如观察病变部位的外观、按压压痛部位、检查关节活动度等进行初步判断。例如,检查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时,可进行芬克斯坦试验,即患者拇指屈曲,然后握拳将拇指握于掌心内,同时将腕关节向尺侧倾斜,若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则为阳性,提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影像学检查:一般首选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腱鞘是否有增厚、积液等情况,能直观观察肌腱和腱鞘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情况;必要时也可进行X线检查,X线可排除骨骼病变,但对腱鞘炎本身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主要用于鉴别是否存在骨骼相关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
跟腱炎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跟腱部位的压痛位置、范围,跟腱的紧张度等,比如让患者踮脚,检查跟腱的受力及疼痛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观察跟腱的厚度、内部结构是否有损伤、有无炎性渗出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跟腱炎的诊断更为敏感,能更清晰地显示跟腱的细微结构改变,如跟腱是否有水肿、撕裂等情况,对于诊断和评估跟腱炎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五、治疗原则有别
腱鞘炎
非手术治疗:早期可采用休息、制动,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使腱鞘得到修复时间;局部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一般可用温毛巾热敷病变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也可进行局部封闭治疗,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因为封闭治疗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等发育,儿童腱鞘炎多优先考虑保守的非药物治疗如休息、按摩等;还可进行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促进炎症消退。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腱鞘对肌腱的卡压。儿童患者若保守治疗长时间不缓解且影响手指正常功能发育时,也可能考虑手术,但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
跟腱炎
非手术治疗:首先也是休息,减少引起跟腱疼痛的运动,让跟腱有足够时间恢复;物理治疗方面,可采用超声波、冲击波等治疗,冲击波治疗对跟腱炎有一定疗效,能促进跟腱损伤修复;也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限制跟腱活动,帮助炎症消退;还可进行康复训练,如在疼痛缓解后进行跟腱拉伸等康复锻炼,增强跟腱的柔韧性和力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锻炼不当加重病情。
手术治疗:对于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跟腱出现严重撕裂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跟腱修复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术后康复也较为关键。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康复等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更谨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