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原因包括脊髓损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症、先天性脊柱裂等。

1.脊髓损伤
脊髓是神经信号传递的重要通路,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肿瘤压迫或感染导致的脊髓损伤,会中断大脑与膀胱之间的神经联系,使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协调障碍,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
2.脑血管病变
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可损害大脑排尿中枢(如额叶、脑桥),破坏排尿反射调节机制,导致患者出现急迫性尿失禁或排尿困难,常伴有肢体瘫痪等症状。
3.糖尿病神经病变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害周围神经,包括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导致膀胱感觉减退、逼尿肌收缩无力,进而引发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增多等问题,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4.多发性硬化症
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可累及控制排尿的神经通路,导致患者尿急、尿频、尿失禁或排尿困难等症状,且症状可能随病情波动。
5.先天性脊柱裂
胎儿期脊柱闭合不全导致脊神经受牵拉、压迫或损伤,出生后因神经传导异常引发膀胱控制问题,常见症状包括尿失禁、排尿无力等,长期尿液残留还可能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损害肾脏功能。
此外,盆腔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子宫切除术)可能损伤盆腔神经丛,导致膀胱功能异常;对盆腔部位的放疗也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引发神经源性膀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