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不传染,由昆虫叮咬引发过敏所致,病因是昆虫叮咬及个体易感性致免疫反应,表现为特定皮肤症状,可依症状体征诊断,需与其他病鉴别,预防可从环境防治和个人卫生入手,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过敏体质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昆虫叮咬因素
不同昆虫的作用:蚊子叮咬后,其口器刺入皮肤,释放的唾液成分可作为过敏原引发免疫反应;臭虫叮咬时,其分泌的物质会引起局部皮肤的炎症性改变;跳蚤和螨虫叮咬同样会使人体皮肤出现过敏相关的炎症反应。
个体易感性:不同个体对昆虫叮咬的反应不同,有些人由于自身免疫状态等因素,更容易在昆虫叮咬后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从而引发丘疹性荨麻疹。例如,儿童相对来说皮肤较为娇嫩,且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更容易受到昆虫叮咬的影响而患上丘疹性荨麻疹;而一些患有基础免疫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对昆虫叮咬的反应更为强烈。
2.过敏反应机制
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昆虫叮咬后,人体免疫系统将昆虫的相关物质识别为外来抗原,B淋巴细胞会产生特异性的IgE抗体,IgE抗体与皮肤中的肥大细胞等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昆虫抗原时,抗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
炎症介质导致的皮肤病变:组胺等炎症介质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出现水肿、红斑、风团样丘疹等典型的丘疹性荨麻疹表现,同时伴有瘙痒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典型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散在的、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的红色风团样丘疹,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可为大疱,皮疹常成批出现,好发于腰、臀、四肢等暴露部位。皮疹通常伴有剧烈瘙痒,儿童由于瘙痒难耐可能会不断搔抓,从而导致皮肤破损,增加继发感染的风险。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儿童患丘疹性荨麻疹时,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瘙痒感更强烈,皮疹分布可能更广泛;成年人症状相对较轻,但也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例如,过敏体质的成年人在昆虫叮咬后,可能很快出现明显的皮疹和瘙痒,而一般体质的成年人反应可能相对较缓。
2.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体征诊断: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皮肤表现,如典型的风团样丘疹、顶端水疱等症状,以及有昆虫叮咬的相关经历等来初步诊断丘疹性荨麻疹。
鉴别诊断:需要与水痘、疥疮等疾病鉴别。水痘一般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可见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等多种形态;疥疮常有夜间剧痒,在指缝、腕部屈侧等部位可找到疥虫或隧道。
三、预防与注意事项
1.预防措施
环境防治: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除蚊虫滋生的场所,如积水、杂物等。可使用蚊帐、纱窗等防止昆虫进入室内;在户外活动时,可涂抹含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长裤以减少皮肤暴露,降低昆虫叮咬的机会。
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被褥,保持皮肤清洁。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个人卫生,避免长时间在草丛、树林等昆虫较多的地方玩耍。例如,在夏季傍晚,儿童应尽量减少在户外草地玩耍的时间,回到家后要及时清洗暴露的皮肤。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薄嫩,更容易受到昆虫叮咬,且搔抓后更易继发感染。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皮肤情况,一旦出现丘疹性荨麻疹相关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瘙痒,如用炉甘石洗剂涂抹等,但要避免儿童过度搔抓。同时,要注意环境的防虫措施,为儿童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居住和活动环境。
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对昆虫叮咬的过敏反应可能更严重,除了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外,要更加留意自身皮肤状况,在昆虫活动频繁的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在昆虫活跃的时段(如傍晚)。如果发生丘疹性荨麻疹,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