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穿孔有腹痛(突发剧烈、刀割或烧灼样、可波及全腹,有胃溃疡病史者易发生且个体表现有差异)、恶心呕吐(腹腔受刺激致胃肠道反应)、休克表现(病情重时面色苍白等)等症状,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儿童操作轻柔、老年考虑耐受性)、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儿童精确、老年监测心肾功能)、抗感染治疗(儿童选药注意生长发育、老年防药物相互作用及肝肾影响)、手术治疗(穿孔缝合术适一般情况差者、胃大部切除术适穿孔久等情况,手术方式依具体情况选)。
一、急性胃穿孔的症状
1.腹痛:多为突发的剧烈腹痛,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可迅速波及全腹。疼痛程度较为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这种腹痛的产生是由于胃穿孔后,胃内的消化液等刺激性物质流入腹腔,刺激腹膜所致。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均可能出现此症状,但一般来说,有胃溃疡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急性胃穿孔,且腹痛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不那么敏感,但腹痛仍会存在。
2.恶心、呕吐: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这是因为腹腔受到刺激后,引起胃肠道的反应,导致胃肠道蠕动异常,出现恶心、呕吐表现。对于儿童来说,急性胃穿孔引起的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和营养状况,需要特别关注;而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饮食不规律等)的人群,可能本身胃肠道功能就相对较弱,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相对更明显一些。
3.休克表现:病情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是由于腹腔内大量渗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休克。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休克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发生休克时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发生休克后恢复相对困难。
二、急性胃穿孔的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可以减少胃内容物的继续漏出,胃肠减压则可以抽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有利于穿孔的闭合和炎症的消退。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胃肠减压的操作要轻柔,避免对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性,合理调整胃肠减压的相关参数。
2.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由于患者丢失大量体液,需要补充足够的液体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成分。儿童患者的补液需要更加精确,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需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肾功能等方面的基础问题,补液时要密切监测心肾功能,防止出现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3.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腹腔内感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要考虑到可能的致病菌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过敏史等。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选择,避免使用对其生长发育可能有影响的药物;老年患者使用抗生素要注意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4.手术治疗:
穿孔缝合术: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通过缝合穿孔部位来达到封闭穿孔的目的。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尽量减少对其组织的损伤;老年患者在手术前要充分评估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污染严重或有溃疡复发可能的患者。切除病变的胃组织,重建胃肠道。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会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