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癌有多种症状,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方面,年轻和老年患者表现有差异,粪便可变细、带血;腹痛早期多为隐痛,进展可致肠梗阻;部分患者可摸到质地硬、不光滑的腹部肿块;中晚期可出现肠梗阻症状;还会有贫血、消瘦、低热等全身症状,合并感染可高热。
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差异:对于年轻患者,可能早期仅表现为轻度的排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较前略有增加,每日2-3次,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易被忽视;而老年患者由于肠道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排便习惯改变可能更为明显,可能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例如,肿瘤生长可能阻塞部分肠道,使粪便通过受阻,引起便秘;同时肿瘤分泌的一些物质又可能刺激肠道分泌增加,导致腹泻。
粪便性状改变:粪便可能变细,这是由于肿瘤占据肠腔空间,使粪便通过时受到挤压;还可能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这是因为肿瘤表面破溃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所致。一般来说,出血量较少时,肉眼可能不易察觉,需要通过粪便隐血试验才能发现;出血量较多时,则可直接在粪便中看到明显的血液。
二、腹痛
疼痛特点:早期腹痛症状多不明显,常为隐痛、胀痛,位置多在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较轻,容易被患者误以为是消化不良等普通胃肠道疾病而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增大可能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此时腹痛程度加剧,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同时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性别在腹痛表现上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如果同时合并妇科相关疾病时需要注意鉴别。例如,女性乙状结肠癌患者出现腹痛时,要排除是否有卵巢囊肿扭转等妇科急症的可能。
与生活方式关系: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肠道的不适症状,使腹痛等表现更加明显。比如,长期喜欢吃麻辣烫、火锅等辛辣食物的人群,肠道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在患有乙状结肠癌时,腹痛等症状可能会比饮食清淡人群更为严重。
三、腹部肿块
肿块特点:部分患者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可活动或固定。如果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则肿块固定不动。对于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脂肪较多,摸到肿块可能相对困难,需要更仔细地触诊;而体型消瘦的患者,腹部肿块可能更容易被触及。一般来说,肿块的发现意味着肿瘤已经发展到一定大小,肿瘤细胞已经侵犯到肠壁外组织或有周围组织的转移等情况。
四、肠梗阻症状
不同阶段表现:在乙状结肠癌的中晚期,随着肿瘤的进一步增大,可能完全阻塞肠道,引起完全性肠梗阻。此时患者表现为停止排气排便,腹部高度膨胀,伴有剧烈腹痛、频繁呕吐等症状。如果是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但腹痛、腹胀等症状也较为明显。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肠道储备功能较差,发生肠梗阻时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和及时处理。例如,老年患者出现肠梗阻症状时,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尽快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缓解梗阻。
五、全身症状
贫血与消瘦:由于肿瘤慢性失血以及肿瘤消耗机体营养,患者常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消瘦则表现为体重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患者可能在几个月内体重减轻5-10公斤甚至更多。不同年龄的患者消瘦程度可能不同,年轻患者相对来说身体储备较好,消瘦可能不如老年患者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也会逐渐出现明显的消瘦表现。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5℃之间,这是由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吸收热。如果合并感染,还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超过38.5℃。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热时需要警惕是否同时合并感染等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对较低,感染不容易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