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症状因个体差异、穿孔大小等不同,腹痛多为突然剧烈的刀割或烧灼样痛,起始上腹部后迅速蔓延全腹;常伴恶心、呕吐,儿童呕吐可能更频繁,老年可能影响整体状况;若未及时救治可出现休克,年轻体健者可能较少出现,老年及有基础病者易较快出现;穿孔一段时间后可发热,体检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等腹膜炎体征,不同年龄患者体征有一定差异。
一、腹痛
疼痛特点:多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呈刀割样或烧灼样。这种疼痛往往起始于上腹部,随后可迅速蔓延至全腹部。例如,部分患者最初可能只是上腹部出现较为尖锐的刺痛,随着胃酸、胃内容物等流入腹腔,刺激腹膜,疼痛会迅速扩散至整个腹部,且疼痛程度会明显加剧。
影响因素:疼痛程度可能与穿孔的大小有关,穿孔较大时,大量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对腹膜的刺激强烈,腹痛会更剧烈;而穿孔较小者,腹痛相对较轻,但也会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此外,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青壮年对疼痛的耐受相对较好,但腹痛的性质和发展过程是相似的;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反应相对迟钝,腹痛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那么典型,但也会有腹部疼痛逐渐加重的过程。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在穿孔前可能已有较长时间的溃疡相关症状,如长期的上腹部隐痛、胀痛等,穿孔时的腹痛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然加重。
二、恶心、呕吐
发生情况: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起初可能是因为腹痛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频繁呕吐,且呕吐物可能含有少量胆汁等。例如,有些患者在出现胃穿孔后,先是感到恶心,接着就会呕吐出未消化的食物等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呕吐可能变得较为频繁且呕吐量不一定多,但会持续存在。
与年龄的关系:儿童患者发生胃穿孔时,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等因素,恶心、呕吐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呕吐症状相对更频繁,且可能因呕吐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而老年患者可能本身胃肠功能较弱,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能会影响其整体的身体状况,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
三、休克表现
出现条件:如果胃穿孔得不到及时救治,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症状。这是因为大量的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后,会引起腹膜炎,导致腹腔内出现严重的感染,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例如,当腹腔内感染扩散,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就会出现休克相关表现。
不同人群的差异: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在穿孔初期如果能及时处理,可能较少出现休克表现;而老年患者或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由于机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胃穿孔,更容易较快出现休克症状,需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女性患者在同样病情下,休克出现的时间和表现可能与男性患者无本质区别,但在护理等方面需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处理。
四、其他症状
发热:在穿孔发生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这是因为腹腔内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一般来说,体温会逐渐升高,多为低热到中度发热,如体温在38℃左右等。但如果感染进一步加重,体温可能会更高。例如,当腹腔内的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时,发热会持续存在并可能逐渐升高。
腹部体征:体检时可发现患者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全腹压痛是比较普遍的,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这是胃穿孔较为典型的腹部体征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腹部体征可能因机体反应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腹壁较薄等原因,腹肌紧张可能不如成人那么典型,但压痛和反跳痛往往存在;老年患者腹肌紧张可能相对不明显,但压痛和反跳痛可能依然存在,需要医生仔细进行体格检查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