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可初步了解全身情况、ESR和CRP反映疾病活动度、HLA-B27辅助诊断;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看骶髂关节和脊柱情况,CT对骶髂关节和脊柱病变分辨率高,MRI对骶髂关节和脊柱早期病变敏感;其他检查有关节液检查排除其他关节疾病、腰椎和胸廓活动度检查了解受累及功能情况,特殊人群检查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部分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多正常,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了解患者全身一般情况,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类似症状的可能。
2.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ESR和CRP是反映疾病活动度的重要指标,活动期患者ESR常增快,CRP水平升高,病情缓解时可恢复正常,通过监测ESR和CRP变化,能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3.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约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呈阳性,但HLA-B27阳性者不一定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该指标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尤其对于早期不典型病例有一定提示作用。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骶髂关节X线: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检查方法,早期可表现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狭窄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骶髂关节面硬化、骨质破坏、关节间隙消失等改变,通过观察骶髂关节的X线表现,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骶髂关节的病变及病变的严重程度。
脊柱X线:病变累及脊柱时,可出现椎体骨质疏松、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消失,脊柱呈“竹节样”改变等,能直观显示脊柱的形态结构变化,有助于评估脊柱受累情况。
2.CT检查:
骶髂关节CT:相较于X线,CT检查对骶髂关节病变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细微病变,如早期的骨质侵蚀、微小的关节间隙改变等,对于不典型的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更高,可更精准地判断骶髂关节炎症、破坏等情况。
脊柱CT:能清晰显示脊柱椎体、椎间盘、椎小关节等结构的病变情况,对于评估脊柱骨质破坏、椎管狭窄等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判断脊柱早期病变及病情监测方面有一定优势。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骶髂关节MRI: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最敏感的方法,在疾病早期即可发现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滑膜炎症等病变,比X线和CT更早发现病变,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疾病活动度有重要作用,能帮助医生更早地干预治疗。
脊柱MRI:可发现脊柱骨髓水肿、椎间盘炎等早期病变,对于判断脊柱炎症累及范围及程度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全面了解病情。
三、其他检查
1.关节液检查:一般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液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关节疾病,如感染性关节炎等,通过抽取关节液进行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及病原体检测等,可帮助鉴别诊断。
2.腰椎活动度检查:常用Schober试验等方法评估腰椎前屈、后伸、侧弯等活动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存在腰椎活动度下降,通过该检查能了解脊柱受累及功能受损情况,对于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的判断有一定帮助。
3.胸廓活动度检查:测量深呼吸时胸廓的活动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廓活动度常降低,该检查可反映胸廓关节及脊柱胸段受累情况,辅助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检查时需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影像学检查需权衡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同时在进行一些关节活动度检查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柔韧性等因素,操作要轻柔,避免造成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