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指体温在37.3-38℃,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不同人群低烧有特点,可通过物理降温、保证休息、调整饮食非药物干预,低烧持续超3天、伴严重症状、婴幼儿拒食抽搐、老年人有体重下降等需及时就医,就医要详说情况并配合检查。
一、明确低烧的定义及可能原因
低烧指体温在37.3~38℃之间,引起低烧37度不退烧的原因较多,感染性因素如病毒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等);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环境因素(高温环境下机体散热困难)等。
(一)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婴幼儿: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低烧时可能因包裹过严等环境因素影响散热。要注意给婴幼儿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保持环境通风良好,避免过度保暖。同时观察婴幼儿精神状态、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等。
儿童及青少年:若因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引起低烧,多休息、多饮水是关键。如果是因学习压力大等因素导致的内分泌轻微失调引起的低烧,需关注其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来调节身体状态。
成年人:成年人若因细菌感染导致低烧,除了休息和补水外,要根据感染部位等情况进一步判断,但一般先通过休息来增强自身免疫力辅助退烧。若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需关注其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在休息的同时遵医嘱稳定基础疾病。
老年人:老年人低烧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较多的特点,如可能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保证老年人居住环境舒适,同时积极排查是否有潜在的感染或其他疾病因素,必要时及时就医检查。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等部位,以免引起不适。对于婴幼儿,可采用温水擦拭手心、脚心等部位。
使用退热贴:退热贴中的凝胶成分可通过水分汽化带走热量,贴在额头等部位帮助降温,方便简单,尤其适合儿童使用,能缓解低烧带来的不适感觉。
(二)保证充足休息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充足的休息都有助于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来对抗可能存在的病因,促进身体恢复。例如婴幼儿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儿童及青少年避免熬夜,成年人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老年人保证每天有适当时长的休息。
(三)调整饮食
多饮水:多喝温开水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帮助毒素排出,对于低烧的缓解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人群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婴幼儿可少量多次喂水,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
清淡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身体恢复。例如儿童及青少年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猕猴桃等,老年人可选择容易消化的蔬菜粥等。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需要及时就医的情况
若低烧持续时间超过3天仍不退烧;
伴有明显的头痛、呕吐、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改变等其他严重症状;
婴幼儿低烧同时出现拒食、抽搐等表现;
老年人低烧且有体重明显下降、长期乏力等情况。
(二)就医时的注意事项
向医生详细描述低烧的持续时间、体温变化情况、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信息。例如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告知医生,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低烧的判断和治疗。
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以明确低烧的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总之,对于低烧37度不退烧的情况,首先通过非药物干预措施进行初步处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当出现需要及时就医的情况时要尽早就诊,以明确病因并进行合理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