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低烧、拉肚子可能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肠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累及肠道;非感染性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等)、食物因素(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药物副作用、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一、感染性因素
(一)肠道感染
1.细菌感染
如沙门菌属感染,多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有关,患者除了反复低烧、拉肚子外,大便可能为黏液便或脓血便,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沙门菌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沙门菌的侵袭,且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菌痢,也会导致反复低烧、拉肚子,典型症状为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常引起秋季腹泻,表现为反复低烧、蛋花汤样大便,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成人也可能感染轮状病毒,症状相对婴幼儿可能较轻,但也会有反复低烧、腹泻等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也是引起腹泻的常见病毒,可导致散发或集体暴发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出现反复低烧、腹泻、呕吐等症状,人群普遍易感,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传播。
3.寄生虫感染
如阿米巴痢疾,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引起,患者可出现反复低烧、腹痛、腹泻,大便呈果酱样,镜检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也会导致腹泻,可伴有低烧,粪便检查可找到病原体。
(二)其他部位感染累及肠道
如呼吸道感染时,某些病原体可通过血液或神经等途径影响肠道功能,引起胃肠道症状,出现反复低烧、拉肚子。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能通过免疫介导等机制影响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同时伴有低热。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表现为反复低烧、腹泻、腹痛,可伴有肠梗阻、瘘管形成等并发症,肠道镜检可见肠道黏膜呈节段性、鹅卵石样改变等特征性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表现为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常伴有低烧,病情活动期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
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病累及肠道
极少数情况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疾病可能通过全身免疫调节异常影响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反复低烧、拉肚子,但相对较为罕见。
(二)食物因素
1.食物过敏
对某些食物过敏的人群,食用过敏食物后可出现肠道过敏反应,表现为反复低烧、腹泻,同时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其他过敏症状。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可能在食用牛奶制品后出现反复低烧、腹泻,停止食用过敏食物后症状可缓解。
2.食物不耐受
如乳糖不耐受,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完全消化摄入的乳糖,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后可出现腹泻,多为轻至中度腹泻,可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热,这种情况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见,尤其是亚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
(三)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反复低烧、拉肚子。例如,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出现腹泻,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热,这是因为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一些化疗药物也可能引起胃肠道毒性反应,出现腹泻、低热等症状。
(四)内分泌代谢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可出现低热,同时胃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患者还可能伴有心慌、手抖、消瘦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可见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降低。
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腹泻等表现,同时伴有乏力、血压降低、皮肤色素沉着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相关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测定可发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