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与感冒可从症状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要点来区分。中暑多在高温环境发生,有大量出汗、体温升高、脏器功能损害等表现,机制是体温调节等障碍致热量蓄积;感冒因受凉等致免疫力下降,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呼吸道炎症,有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等,机制是病原体侵入致呼吸道炎症。诊断鉴别需询问病史,中暑重高温暴露史,感冒重受凉等诱因,体格检查中暑有体温等异常,感冒有呼吸道局部体征,实验室检查可辅助但主要靠病史症状综合判断。
一、症状表现方面
(一)中暑
1.高温环境暴露史:多发生在高温、高湿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比如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处于闷热的室内等情况。
2.典型症状:早期可能出现大量出汗、口渴、乏力、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体温可升高,重者可达到38℃以上,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心悸、脉搏加快等,严重时会出现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热射病时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0℃以上,伴有意识障碍,如昏迷等,还可能有抽搐等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暑表现有差异,儿童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不如成人,中暑时可能更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人中暑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体温不一定显著升高,但更易出现脏器功能损害。
(二)感冒
1.诱因:多与受凉、劳累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无明显高温环境暴露的直接关联。
2.典型症状: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等,部分人会有咳嗽,可伴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一般体温多在38℃以下,全身症状相对中暑较轻,可能有乏力、头痛等,但一般没有中暑那种因高温引起的大量出汗等表现。不同性别感冒症状差异不大,但儿童感冒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而老年人感冒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二、发病机制方面
(一)中暑
是由于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机体在高温环境中,散热困难,热量蓄积,导致体温升高,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感冒
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上呼吸道,引发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病毒或细菌在呼吸道繁殖,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呼吸道出现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病理改变,从而引起相应的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三、诊断与鉴别要点
(一)病史询问
1.对于判断是中暑还是感冒,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前是否处于高温环境中,这对中暑的判断非常关键。如果有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的经历,那么中暑的可能性较大;而感冒则多要询问近期是否有受凉、接触感冒患者等情况。
2.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要询问近期户外活动情况以及是否有过热环境暴露,老年人要询问近期的活动环境、是否有基础疾病等对体温调节和病情发展的影响。
(二)体格检查
1.中暑患者体格检查时可发现体温异常,皮肤可能潮湿(早期)或干燥(重度中暑时),心率加快等;感冒患者体温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皮肤一般无明显因高温导致的改变,呼吸道局部有相应体征,如咽部充血等。
(三)实验室检查
1.一般中暑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能有电解质紊乱,如血钠、血钾等异常,血常规一般无明显感染性改变;感冒患者如果是病毒感染,血常规中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如果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能升高。但这些实验室检查只是辅助诊断,主要还是依靠病史和症状表现来综合判断。
总之,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表现以及结合体格检查等可以对中暑和感冒进行初步鉴别,当难以区分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