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根尖周炎分浆液期和化脓期,浆液期初期患牙轻度疼痛、有轻度松动、牙髓多有活力,进展期疼痛加剧、松动度增加、部分有全身反应;化脓期根尖周脓肿阶段疼痛高峰、松动明显、牙龈红肿压痛、全身反应明显,骨膜下脓肿阶段疼痛极剧、牙龈红肿波动感不明显、面部肿胀、全身症状严重,黏膜下脓肿阶段疼痛缓解、牙龈肿胀波动感明显、面部肿胀消退、全身反应渐轻。
一、浆液期
1.初期表现
疼痛特点:患牙有轻度疼痛,起初咬紧时感觉舒适,随后会出现咬合痛。这是因为根尖周组织开始充血,根尖部牙周膜间隙增宽,患牙受到轻微咬合压力时,牙周膜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疼痛。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多为自发性、持续性钝痛,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例如,年轻患者患牙初期可能仅感觉咬合时比正常牙稍不适,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
牙齿松动度:患牙可有轻度松动,这是由于根尖周组织炎症导致牙周膜纤维充血、水肿,影响了牙齿的稳固性。通过口腔检查,使用镊子轻轻触碰患牙,可感觉到比正常牙有更明显的松动。
牙髓活力:牙髓多仍有活力,这是因为炎症局限在根尖周组织,尚未波及牙髓。可以通过牙髓活力测试(如冷测、热测)来判断,患牙对测试刺激的反应与正常牙相似或稍迟钝,但仍有反应。
2.进展期表现
疼痛加剧: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跳痛,患者不敢咬合,即使轻微的咬合接触都会引起剧烈疼痛。此时炎症进一步发展,根尖周组织的充血、水肿更加明显,根尖部的压力增大,刺激周围神经末梢,疼痛性质从钝痛转变为剧烈的跳痛。
牙齿松动度增加:松动度较初期更明显,患牙不仅在咬合时松动,静止时也可能有轻度松动感。这是因为根尖周炎症导致牙周膜纤维破坏加重,牙齿的支持组织受到严重影响。
全身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全身反应,如体温略有升高,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防御反应,年轻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强,全身反应可能相对较轻;而老年患者或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全身反应可能更明显,如体温升高较明显,白细胞计数升高较显著。
二、化脓期
1.根尖周脓肿阶段
疼痛特点:疼痛达到高峰,为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患者疼痛难忍,影响进食和睡眠。此时根尖周组织的炎症已发展为化脓性炎症,根尖部形成脓肿,脓液积聚导致压力急剧升高,疼痛呈剧烈的搏动性。
牙齿松动度:松动度明显加重,患牙通常Ⅲ度松动,轻轻触碰即可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脓肿部位的牙周膜纤维破坏严重,牙齿的支持结构几乎丧失。
牙龈表现:患牙对应的牙龈部位开始红肿,有压痛。初期牙龈红肿范围局限,随着脓肿的发展,红肿范围逐渐扩大,可形成局限性的脓肿隆起。例如,前牙的根尖周脓肿,牙龈红肿可出现在唇侧或舌侧牙龈;后牙的根尖周脓肿,牙龈红肿多在颊侧或舌侧牙龈。
全身反应:全身反应较明显,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畏寒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更为敏感,全身反应可能更突出,如高热、精神萎靡等。
2.骨膜下脓肿阶段
疼痛特点:疼痛极其剧烈,患者疼痛难忍,常伴有同侧面部肿胀,疼痛呈持续性、跳痛,且疼痛可放射至头面部其他部位。骨膜坚韧,脓肿在骨膜下积聚时,压力很大,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加剧。
牙龈表现:牙龈红肿更为明显,肿胀范围扩大,局限的脓肿隆起更显著,扪诊有明显波动感,但由于骨膜的阻挡,波动感可能不明显。此时牙龈表面紧张,颜色暗红。
面部肿胀:患侧面部相应部位出现肿胀,肿胀范围可涉及眼睑、颊部等。例如,上颌前牙的骨膜下脓肿,面部肿胀可出现在眶下区;下颌后牙的骨膜下脓肿,面部肿胀可出现在颊部、颌下区等。肿胀是由于炎症扩散,脓液在骨膜下积聚,导致组织水肿。
全身反应:全身症状严重,体温可高达39℃以上,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患者精神差,食欲减退。儿童患者在骨膜下脓肿阶段全身反应更为严重,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需要密切关注其全身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黏膜下脓肿阶段
疼痛特点:疼痛有所缓解,因为脓肿已到达黏膜下,脓液的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此时疼痛为持续性胀痛,但较之前的剧烈跳痛已明显减轻。
牙龈表现:牙龈肿胀局限,形成的脓肿接近黏膜表面,波动感明显。此时牙龈表面的脓肿即将破溃,红肿范围相对局限,波动感是由于脓液积聚在黏膜下,压力使局部组织变薄,出现波动现象。
面部肿胀:患侧面部肿胀开始消退,因为脓液已向黏膜下引流,炎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肿胀消退是由于脓肿破溃后,脓液排出,局部组织的水肿减轻。
全身反应:全身症状逐渐减轻,体温开始下降,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患者的一般状况有所改善,精神和食欲逐渐恢复。儿童患者在黏膜下脓肿阶段,全身状况会明显好转,哭闹减少,精神状态逐渐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