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来源:民福康

新生儿出生后,父母遇到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新生儿黄疸,看着新生儿全身发黄的样子,真是又心疼又好笑。很多新手父母缺乏育儿知识,对新生儿黄疸缺少了解,常常在遇到问题时手足无措,建议父母还是要学习相关知识,在以后护理新生儿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新生儿黄疸是胎儿出生一个月内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因为血液中胆红素数值较高,引起皮肤发黄。足月和早产儿都会出现新生儿黄疸,是正常的现象。黄疸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二者有一定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会立刻出现,通常在两三天后才会逐渐变黄,在七天左右达到最黄,然后逐渐消退。家长能够发现新生儿皮肤变色,但是脚心和手心不黄,眼角膜不黄。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天内就会出现,并且发展较快,颜色更重,会危害新生儿神经和脑部发育,如果治疗不及时会留下后遗症。

之所以会出现新生儿黄疸,与以下几点有关。常见的是溶血性黄疸,也就是母亲和新生儿血型不合,出现新生儿溶血,导致发生黄疸。还有就是胆道发育畸形,胆红素不能正常代谢。在母体内遭遇细菌和病毒感染,会损伤肝脏,出现黄疸。

了解疾病
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新生儿期其他导致溶血的原因还有红细胞酶或红细胞膜的缺陷,这些都有专有的名称,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称为新生儿溶血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