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积液原因

来源:民福康

硬膜下积液原因包括颅脑损伤、脑卒中、脑萎缩、电解质紊乱等。

1.颅脑损伤

患者颅部受暴力重击或磕碰坚硬物体均可形成颅脑损伤,此时患者可因硬膜间隙增宽导致硬膜裂孔,使得脑脊液渗入形成积液。

2.脑卒中

患者患脑动脉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均可诱发脑卒中,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时可因持续出血导致硬膜通透性改变并影响脑脊液循环,从而导致脑脊液滞留形成硬膜下积液。

3.脑萎缩

患者脑组织随年龄增大可逐渐萎缩变小,当其硬膜间形成较大空隙时,也可导致脑脊液在间隙内滞留并形成积液。

4.电解质紊乱

患者剧烈呕吐、腹泻可导致体液过度流失形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硬膜内外渗透压可能会发生变化,脑脊液也可能在硬膜下滞留形成积液。

除上述原因外,硬膜下有积液还可能与缺钙、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争取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了解疾病
缺钙
正常人的血钙维持在2.18-2.63毫摩尔/升(9-11毫克/分升),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则认定为缺钙。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甲状旁腺激素长期代偿性增高,引起了“钙搬家”,使血钙增高,这样,测量结果就不能真实反映体内钙的含量。此时,就应进行骨密度测量。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