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是怎么回事
尿血可能是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因素包括尿道炎、肾小球肾炎、尿道结石、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一、生理因素
患者若本身缺乏锻炼,或运动经验较差,可能会在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导致关节和肌肉内的血液供应增加,肾脏的血流量降低后,可能会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出现尿血的现象。
二、药物因素
肿瘤患者在应用环磷酰胺、阿霉素等抗肿瘤药物后,可能会因为药物分解排泄时损伤泌尿系统细胞,而出现尿血的情况。
三、疾病因素
1.尿道炎
患者若感染了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腺病毒等致病菌后,可能会引起尿道炎,当致病菌损伤泌尿道黏膜时,可能会导致尿血的症状出现。
2.肾小球肾炎
患者若感染了β-溶血性链球菌、丙肝、乙肝病毒、细菌、真菌病毒等,或本身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基础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可能会引起肾小球肾炎,当肾脏受损后,红细胞会从肾脏中漏出并进入血液中,从而出现尿血的现象。
3.尿道结石
尿道中的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易形成结石的物质浓度过高,可能会增加结石形成的几率。其次,尿中的枸橼酸盐、焦磷酸盐等结晶抑制因子减少,也可能会导致结石形成。结石若在尿道中形成,则属于原发性尿道结石,若在膀胱内形成,可能会在排出时堵塞尿道,从而造成继发性尿道结石,结石在尿道嵌顿时,可能会因为结石损伤尿道黏膜,而导致红细胞进入血液,并出现尿血的情况。
4.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若存在基因突变的情况,可能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若受到病毒感染,或长期受到辐射、出现免疫异常等情况,可能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因为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尿血的症状。
除上述常见的原因外,流行性出血热、狼疮肾炎、紫癜肾炎、肾癌等疾病,也可能会出现尿血的表现,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完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因治疗不及时,而引起肾功能衰竭、循环系统异常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