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跟腱疼痛怎么缓解
脚踝跟腱疼痛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跟腱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病理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一、生理因素
比如热身不充分、走路或站立姿势不良、长期过度活动等,可影响足部血液循环,或使乳酸过度堆积于脚踝跟腱部位,刺激周围化学感受器,从而引起疼痛。
在无异常病变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特殊治疗,平时注意休息即可。必要时,可以对疼痛部位进行热敷,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的作用,症状多在短时间内恢复,不用过分担心。
二、病理因素
1、跟腱炎
跟腱炎是由跟腱反复剧烈拉伸后引起的劳损性损伤,由于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大量炎性因子刺激局部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脚踝跟腱部位出现疼痛症状。
患病期间应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减少足部负担,必要时,可以使用胶带固定踝关节,以减轻伸直时产生的张力,有助于缓解疼痛;疼痛难忍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起到镇痛的作用;如果经6个月治疗未得到改善,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比如腓肠肌延长术、清理修复术等。
2、创伤性关节炎
通常是由创伤造成的继发性骨关节炎,可破坏周围骨质,导致关节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进而刺激和压迫周围感觉神经,使脚踝跟腱出现疼痛感。
早期需要减少患肢关节的活动,必要时可以使用支具、石膏等进行制动,以免发生二次损伤,同时还可以对病变周围皮肤进行冷敷,起到收缩血管、减少渗血、减轻疼痛的作用。疼痛较轻微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凝胶、双氯芬酸钠凝胶、关节止痛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若疼痛比较剧烈,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合并关节内骨折、半月板损伤、韧带断裂等情况,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比如关节镜清理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除以上因素外,此类症状还可能与跟腱断裂、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原因有关。如果症状难以改善或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查明原因后再针对性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