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和跟腱之间疼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脚踝和跟腱之间疼,可能与生活方式不良、跟腱炎、骨关节炎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生活方式不良
比如高强度的跑、跳、负重以及鞋子不合脚等,均会对跟脚、脚踝及周围组织造成明显的挤压和摩擦,或加重足部负荷,使脚踝和跟腱之间出现疼痛感。
平时需要注意间隔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活动时尽量穿宽松、舒适的鞋子,以减轻足部负荷、减少摩擦和挤压,有助于缓解疼痛。随着生活方式得以改善,不适症状可逐渐缓解,不必过度担心。
2、跟腱炎
跟腱炎一般是由跟腱反复剧烈拉伸造成的劳损性损伤,由于跟腱发生炎症,可导致跟腱以及跟腱和脚踝连接处出现大量炎性介质,对周围感觉神经产生刺激,引起疼痛。
患病期间应合理安排活动和作息,早期需要减少跟腱的活动,以免损伤进一步加重,必要时可以使用胶带固定踝关节,缓解伸展时产生的张力,有助于减轻疼痛。疼痛难以忍耐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如果保守治疗6个月后症状未得到改善,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比如清理修复术、腓肠肌延长术等。
3、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的慢性疾病,持续受炎症刺激,可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以及缺损,进而累及周围血管、神经,引起疼痛。由于脚踝和跟腱交界处位于踝关节,当踝关节发生骨关节炎时,可导致局部疼痛。
处于急性期时,可以对患处进行冷敷,起到减少渗液、减轻肿胀、缓解疼痛的作用,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杖、手杖等辅助活动,以减少关节负重,有助于病情的恢复。疼痛比较明显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起到镇痛的作用。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或病情恶化,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比如关节镜清理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除上述因素外,此类症状还可能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关。如果症状长时间难以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