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婴儿10天不拉屎只放屁怎么回事怎么办
不拉屎即不排便,2个月婴儿10天不排便只放屁考虑是便秘、肛裂、先天性巨结肠、肠息肉等疾病因素引起的,需根据病因规范治疗,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便秘
若哺乳期妈妈近期进食过多辛辣刺激或油腻性食物或是婴儿进食不足使食物消化后形成的粪便减少,均会引起便秘,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现象,可表现为10天内不排便,但正常放屁。
哺乳期妈妈应调整饮食习惯,日常饮食需以清淡为主,同时应足量喂养,必要时可以采取混合喂养,出现便秘症状后家长日常可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若症状较为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乳果糖、开塞露等药物促进排便。
2、肛裂
肛裂可引起肛门部位疼痛,排便时会对肛裂部位内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从而使疼痛症状更加明显,婴儿可因疼痛而不愿排便,长此以往就会引起便秘,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等现象,但通常不会影响放屁。
家长日常应让婴儿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并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吲哚美辛搽剂等药物缓解疼痛,病情较为严重,保守治疗后持续无法缓解,且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就需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术式为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肛裂切除术、肛管扩张术等,疾病缓解后就可正常排便。
3、先天性巨结肠
胚胎发育异常、基因遗传、肠壁微环境异常等因素均会引起先天性巨结肠,患病后由于肠管长时间处于痉挛状态,使肠道蠕动功能减退或消失就会引起排便功能障碍,使婴儿出现排便困难现象,可表现为10天都不排便,但多会正常放屁。
家长日常应注意婴儿身体保暖,并给婴儿适当进行营养支持,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开塞露等药物促进排便,病情严重婴儿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时,需给予呼吸支持,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情况较为危急,就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术式为肠造瘘术、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直肠黏膜剥除术等。
4、肠息肉
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均会引起肠息肉,息肉体积持续增大后会导致肠腔狭窄,从而影响粪便正常排出,使婴儿出现不排便但正常放屁的现象。
若是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肠息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药物治疗,如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氨苄西林、阿奇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治疗。炎症控制后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术式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全直肠结肠切除术等。术后家长应注意伤口部位的护理,并观察婴儿的恢复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除上述常见因素外,还考虑与炎症性肠病、肠梗阻、肠道肿瘤等疾病有关,家长可以带婴儿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如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明确病因后再及时针对病因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通常规范治疗后即可取得良好预后,所以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