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下方疼痛怎么办
脚踝下方疼痛考虑是软组织损伤、筋膜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因素所致,需要根据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详情如下:
1、软组织损伤
摔伤、撞击伤、擦伤、挫伤等因素可引起软组织损伤。患者脚踝下方的肌肉、筋膜等受到损伤,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可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可以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适当抬高患肢,使用冰袋进行冰敷,以缓解疼痛、肿胀的症状。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药物,起到消炎镇痛的目的。如果脚踝下方有开放性伤口,需要及时清创,并使用头孢呋辛、头孢克肟等抗生素,以防感染。软组织损伤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不必过度担心。
2、筋膜炎
筋膜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长期肌肉劳损、受风寒刺激、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脚踝下方筋膜受到无菌性炎性因子的刺激,可引起疼痛感。患者还可伴随肌肉紧张、皮肤麻木、运动障碍等症状。
患者可以进行拉伸训练,放松局部肌肉,缓解筋膜压力。患者也可以通过微波治疗、热疗等方式,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症状。若疼痛严重,可以遵医嘱服用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如果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必要时可以通过软组织松解术来治疗。术后需要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预防筋膜粘连。筋膜炎经规范治疗,症状可得到缓解,一般无后遗症。
3、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考虑与遗传、体内嘌呤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因素有关。患者血尿酸浓度过高,尿酸盐结晶析出,沉积在脚踝下方,可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
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吃低嘌呤的食物,多饮水,有利于嘌呤代谢。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夹板固定关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秋水仙碱、洛索洛芬钠等药物,以改善症状。患者在慢性期可以使用非布司他、别嘌醇、苯溴马隆等药物,以减少尿酸生成,促进尿酸代谢。若痛风石过大,必要时可以做手术剔除。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终身性疾病,但通过合理治疗,可以获得良好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