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起鸡皮疙瘩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宝宝睡觉起鸡皮疙瘩考虑是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非疾病原因以及发热、维生素A缺乏症等疾病原因所致,需针对病因规范治疗,具体如下:
一、非疾病原因
1、精神心理因素
宝宝睡觉前受到惊吓或睡觉时做噩梦,导致过度恐惧、紧张,就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上腺素水平增高,导致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并出现鸡皮疙瘩。
家长应及时安抚宝宝的情绪,日常避免恐吓或打骂宝宝,以免再次出现此类症状或对宝宝心理造成伤害。
2、环境因素
宝宝睡觉时室内温度较低或睡觉时突然出现刺耳的声音,导致宝宝身体发冷或引起竖毛肌收缩,就会出现鸡皮疙瘩。
宝宝出现鸡皮疙瘩后应及时解除诱因,日常宝宝睡觉时应维持良好的环境,如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同时应避免发出嘈杂或刺耳的声音,以免再次出现此类症状或影响宝宝睡眠质量。
二、疾病原因
1、发热
宝宝发热时致热原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皮肤血管、竖毛肌收缩,从而使宝宝出现发冷、皮肤有鸡皮疙瘩等表现。
宝宝低热时可通过贴退热贴、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帮助降低体温,若体温较高,就需及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体温降低后鸡皮疙瘩也会自然消退。
2、维生素A缺乏症
上皮组织合成和修复所必需的物质就是维生素A,若体内缺乏维生素A,就会导致皮肤和黏膜抵抗力降低,从而引起皮损,多表现为针头大至米粒大的圆锥形毛囊性角化丘疹,由于皮损和鸡皮疙瘩较为相似,所以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鸡皮疙瘩。
日常应多让宝宝吃些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橘子、菠菜等,同时应均衡营养,也可直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A,疾病缓解后皮损也会自然消退。
除上述常见因素外,还考虑是毛周角化病、毛囊角化病、癫痫等疾病所致。出现不适症状后需及时就诊检查,根据病因规范治疗,以免疾病持续进展后影响预后。多数疾病的预后良好,所以家长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