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指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通过枕骨大孔进入颈椎椎管内。这种异常的解剖结构改变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脊髓空洞的形成。脊髓空洞逐渐扩大,会损害脊髓的功能。

患者可能会出现颈肩部及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手部肌肉萎缩、精细动作障碍,还可能伴有感觉分离现象,如痛觉和温度觉减退,而触觉相对保留。严重时可出现行走不稳、平衡障碍等。

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磁共振成像(MRI)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和脊髓空洞的范围。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的是解除小脑扁桃体下疝对脊髓的压迫,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保守治疗主要用于症状较轻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包括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但部分患者可能仍会遗留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了解疾病
疼痛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