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拉不出屎肛门都出血了怎么办
婴儿拉不出屎、肛门出血可能是痔、肛裂及肛门息肉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处理,详情如下:
1、痔
痔是指因肛垫下移、肛管或直肠静脉曲张导致肛管或直肠静脉丛淤血、肿大形成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出血、肛周瘙痒及疼痛等,且大部分患者会伴随排便困难的症状。
家长应及时给患儿养成正确的排便习惯及饮食习惯,若出现痔块脱出肛门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复位。若患儿便秘症状严重,可以遵医嘱使用开塞露、乳果糖等药物帮助其保持排便通畅。疼痛、瘙痒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进行治疗,患儿还可服用痔速宁片、槐角丸等药物帮助恢复。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利用胶圈套扎疗法、注射硬化疗法等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大部分患儿及时进行治疗的情况下预后较好。
2、肛裂
肛裂是指由于患儿长时间便秘、肛门畸形等原因导致肛管皮肤出现破裂、撕裂的疾病,患儿可出现疼痛、便血等症状,由于肛裂患者便血量少,所以鲜血大多附着于肛门,看起来像是肛门出血。
对于早期、轻症患儿可增加膳食纤维及水分的摄入,也可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水进行坐浴,既可以起到清洁肛门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松弛肛门括约肌的作用。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一般建议使用利多卡因胶浆来缓解疼痛,若患儿便秘症状严重,则可使用果导片、乳果糖等缓解症状。患儿还可以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药物促进肛裂恢复。若经保守治疗无效,则可进行肛门皮瓣技术、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等进行治疗。大部分患儿经治疗后可在6-8周痊愈。
3、肛门息肉
肛门息肉是指因遗传、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齿状线向下的肛管内腔上皮出现的隆起性病变的疾病,可表现为便血、息肉脱垂等症状,且由于息肉可能会阻塞肛管,会使患儿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
肛门息肉患儿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手术治疗前家长应及时改变其生活习惯,若患儿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则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塞来昔布、吲哚美辛等。手术治疗则以息肉摘除术为主,一般情况下对于较小的息肉可进行肠镜下摘除,而对于较大的息肉则需进行外科手术摘除,大多数患儿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除上述原因外,婴儿拉不出屎、肛门出血还有可能是肛周脓肿、肠道畸形及肛门狭窄导致的,建议及时带婴儿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