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心肌劳损
心肌劳损是指心电图ST段改变的一种推断,可能是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处理,详情如下:
1、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因遗传、肾小球肾炎等原因导致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一天三次测量的诊室血压均高于正常值。高血压患者往往血管外周阻力较大,心脏后负荷会明显增加,有可能会导致心肌劳损的发生。
大多数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可遵医嘱使用钙拮抗剂、血管抑制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降低血压,常用药物包括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及氯沙坦等。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注意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多补充钾盐。高血压属于可以控制不可治愈的疾病,若患者长时间遵医嘱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将血压稳定控制在正常范围,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2、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于病毒感染后侵犯心脏所导致的局限性、弥漫性急慢性心肌炎性病变。当病毒入侵引起心肌细胞坏死时,可能会出现心肌劳损的情况。
一旦确诊,患者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可有效降低心脏负荷。饮食上应尽量选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对于疾病早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干扰素、环孢素等。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可使用普罗帕酮、普萘洛尔等。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自愈,仅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此类患者一般需要安装心脏人工起搏器进行治疗。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壁的斑块聚集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当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出现心肌劳损的情况。
急性期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治疗、抗心肌缺血治疗及预防性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及卡托普利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可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方式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旁路移植术等。患者积极进行治疗一般可以起到延缓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除上述原因外,心肌劳损还有可能是主动脉狭窄、肺动脉狭窄、二尖瓣狭窄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积极进行对症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