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槽症
干槽症是拔牙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表现为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通常可以从病因、症状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
1、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拔牙创伤、创口感染、创口血凝块脱落等因素有关。拔牙时创伤较大,特别是去骨较多时,容易引发干槽症。创口感染可能源于口腔内的细菌,在拔牙创未良好愈合时引发感染。血凝块脱落导致牙槽骨直接暴露于口腔环境,增加了感染风险。
2、症状表现
剧烈的疼痛是干槽症比较突出的症状,这种疼痛不同于拔牙后的正常疼痛,往往更加持续且难以忍受。同时,口腔可能会有异味,创口周围牙龈可能出现红肿。
3、诊断
主要依据拔牙后的症状表现。如果拔牙后一段时间出现异常的剧烈疼痛,结合创口的情况,即可作出诊断。有时还需与其他疼痛原因相鉴别。
4、治疗
包括彻底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等。清创是关键步骤,清除创口内的腐败物质后,放置碘仿纱条等进行填塞。同时,可给予患者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并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
5、预防
拔牙前做好评估,选择合适的拔牙时机和方法。拔牙过程中尽量减少创伤,拔牙后要遵医嘱做好护理,如避免创口过早受力、保持口腔清洁等,对预防干槽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干槽症虽然是拔牙后的一种并发症,但通过正确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的概率和减轻其对患者的影响。患者在拔牙后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了解疾病
疼痛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