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
婴儿黄疸原因有红细胞破坏增加、肝脏处理能力不足、肠肝循环增加、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处理方法有观察与等待、增加喂养次数、日光浴、光疗、换血疗法等。
一.原因
1.红细胞破坏增加
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升高,红细胞寿命缩短,大量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大量胆红素,容易引起黄疸现象。
2.肝脏处理能力不足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较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从而表现为黄疸。
3.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肠道内缺乏细菌,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排出体外,而是被肠道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增加了肠肝循环,进一步加剧了胆红素的蓄积,导致黄疸症状。
4.感染性黄疸
新生儿感染,如肺炎、脐炎等,细菌毒素可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功能障碍,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引发黄疸。
5.溶血性黄疸
母婴血型不合(或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等原因,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非结合胆红素,超出肝脏的处理能力,可造成黄疸。
二.处理方法
1.观察与等待
对于生理性黄疸,大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由于它是新生儿正常生理过程的一部分,通常会在出生后几天到两周内自行消退。在此期间,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变化,确保黄疸逐渐减轻而非加重。
2.增加喂养次数
适当增加宝宝的喂养次数,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胆红素。母乳喂养的宝宝应确保足够的母乳摄入,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充配方奶。
3.日光浴
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让宝宝适当接受日光照射。日光中的蓝光有利于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但需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皮肤,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4.光疗
光疗是治疗病理性黄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宝宝置于特殊的光疗箱内,利用蓝光或绿光照射宝宝的皮肤,使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发生结构改变,更容易被排出体外。
5.换血疗法
在极少数情况下,当黄疸极其严重且光疗和药物治疗均无效时,可能需要采用换血疗法。该方法通过输入新鲜血液替换掉宝宝体内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血液,以降低胆红素水平并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对于接受治疗的宝宝,家长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复查。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定期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了解黄疸消退情况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