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呕吐严重怎么回事,怎么办
幽门螺杆菌感染呕吐严重,一般考虑和饮食、胃肠蠕动异常、胃酸分泌增多、胃炎、胃溃疡等因素相关,常用的治疗方式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饮食
幽门螺杆菌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消化功能,使患者对食物更加敏感。如果吃太多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肥肉、辣椒、冷饮等,则容易直接刺激受损的胃黏膜,引发呕吐。
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方式为主,可以吃稀饭、面条、香蕉等食物,同时要注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2.胃肠蠕动异常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干扰胃肠道的正常蠕动节律,导致蠕动减慢或不规则。而胃肠蠕动减慢会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增加胃部的压力,同时不规则的胃肠蠕动也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从而引起呕吐。
这种情况下建议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瑜伽等,对促进消化有一定的帮助。必要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帮助缓解呕吐症状。
3.胃酸分泌增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损伤胃黏膜,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作用于胃壁细胞,刺激其分泌胃酸,患者因为胃酸分泌增多,增加胃部的负担,所以会诱发呕吐。
一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以改善呕吐感。
4.胃炎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感染后,幽门螺杆菌释放出的空泡毒素、磷脂酶A等毒素对胃黏膜具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会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引发炎症反应。胃炎可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会刺激胃神经,引发呕吐。
建议患者及时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即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等药物,杀灭幽门螺杆菌,同时保护胃黏膜。
5.胃溃疡
持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加重,形成溃疡灶,此时因为消化液直接刺激溃疡面,容易引起上腹部疼痛、恶心等症状,并产生反射性呕吐。
对于胃溃疡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够促进溃疡愈合,减少胃黏膜损伤。但是,如果属于难治性溃疡或是损伤相对严重,可能需要采取手术,将溃疡部位切除。
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进行传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将食物清洁干净,使用公筷,使用经灭菌处理的餐具等,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四联疗法,即由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一种铋剂、两种抗菌药物组成,常用药物包括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具体用药建议遵循医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