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脱位怎么治疗

来源:民福康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法包括颌枕带牵引、颅骨牵引、制动、药物治疗等。

1.颌枕带牵引

适用于寰枢椎脱位的早期,可增加椎间隙,减轻脊髓水肿。牵引重量为3-5kg,每天牵引1-2次,每次1-2小时。牵引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呼吸和四肢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

2.颅骨牵引

适用于寰枢椎脱位伴有明显神经症状或牵引治疗无效者。牵引重量为3-5kg,持续牵引2-3周,待脱位复位后逐渐减轻牵引重量。颅骨牵引期间应注意保持头部中立位,避免旋转和屈伸。

3.制动

复位后需用头颈胸支具或石膏固定3-4个月,以维持复位效果。固定期间应注意保持颈部中立位,避免颈部过度屈伸和旋转。

4.药物治疗

可足以在使用呋塞米、泼尼松、甲钴胺等药物,以减轻脊髓水肿,缓解神经症状。

了解疾病
水肿
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人体约有5%的体液存留在组织间隙,穿梭于机体各种细胞核毛细血管之间。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中医称之为“水气”,亦称为“水肿”。水肿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其积聚的体液来自血浆,其钠与水的比例与血浆大致相同。习惯上,将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称为积水( hydrops )或积液,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