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积病是怎么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糖原累积病是一种先天性糖原代谢紊乱的隐性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引起。

糖原累积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肝脏、肌肉或其他组织中糖原代谢酶的缺陷或缺乏。这些基因突变会影响糖原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从而导致糖原在细胞内过度积累。糖原累积病通常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意味着只有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突变时才会患病。如果一个人携带一个突变基因,则称为携带者,但通常不会表现出症状。

糖原累积病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帮助管理症状和改善预后。对于有家族史的个体,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了解疾病
糖原累积病
糖原累积病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多数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因种族而异。根据欧洲资料,其发病率为1/(2万~2.5万)。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中所必需的各种酶至少有8种,由于这些酶缺陷所造成的临床疾病有12型,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这类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生化特征,即是糖原贮存异常,绝大多数是糖原在肝脏、肌肉、肾脏等组织中贮积量增加。仅少数病种的糖原贮积量正常,而糖原的分子结构异常。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