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心律失常的发作时间、频率、症状、家族史等。这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的特点和可能的病因。

2.体格检查

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心率、心律、血压等,检查心脏的大小、形状、杂音等。体格检查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但有时并不能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原因。

3.心电图检查

这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心律是否规则、有无早搏、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异常。

4.动态心电图监测

也称为Holter监测,通过佩戴一个小型记录仪,记录患儿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这种监测可以捕捉到平时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事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5.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律失常。

了解疾病
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bradycardia),又称心率过缓,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如果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有些患者平时的基础心率偏慢,在每分钟50~60次左右,甚至低于50次,平时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状。有些患者平时心率可表现为正常,心动过缓可突然出现,下降到每分钟40次以下,可出现头晕、一过性眼黑、乏力、心悸、胸闷、气短,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