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常见的病原体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1.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可污染肉、蛋、奶制品等食品。

2.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肠毒素,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常见于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来自海产品或盐腌渍品,摄入后可引起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等症状。

4.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可因食用被污染的熟肉、凉拌菜等引起,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5.蜡样芽孢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可产生耐热性肠毒素,摄入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多见于剩米饭、米粉等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病原体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可能相似,但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病原体而异。对于胃肠型食物中毒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了解疾病
腹泻
腹泻主要是指多种原因造成患者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排便量超过200克,而且粪便的质地稀薄,含水量超过85%的一种病理表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