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来源:民福康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骨密度测定、骨折史、骨转换标志物等方面。

1.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法(DXA)等。通过测量髋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2.骨折史

曾经发生过脆性骨折(即在轻微外力或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骨折)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依据之一。脆性骨折常见于髋部、腕部、脊柱等部位。

3.骨转换标志物

骨转换标志物可以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情况,有助于诊断骨质疏松症和监测治疗效果。常用的标志物包括骨钙素、型原胶原N端前肽等。

了解疾病
骨折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一般当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自身能够承受的限度后,则会发生骨折。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