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产后骨质疏松主要原因包括激素变化、钙摄入不足、运动量减少、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等。

1.激素变化

女性在怀孕期间,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雌激素对骨骼有保护作用,它可以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然而,产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导致骨吸收增加,骨量流失,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2.钙摄入不足

哺乳期的女性需要额外的钙来满足自身和婴儿的需求。如果产妇的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就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3.运动量减少

产后女性往往因为照顾婴儿而减少了运动量,尤其是户外活动和负重运动的减少。缺乏运动可以影响骨密度和骨强度,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4.遗传因素

个体的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的易感性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的病史,个体患产后骨质疏松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5.其他因素

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增加产后骨质疏松的风险,如年龄增长、身体瘦小、吸烟、酗酒等。

如果产妇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或有高风险因素,医生可能会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或使用其他药物治疗。产妇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了解疾病
怀孕
怀孕,即妊娠。妊娠全过程共分为3个时期:妊娠12周末以前称早期妊娠;第13—27周末称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晚期妊娠。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