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治疗原则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包括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无效腔、持续引流、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

1.彻底清除病灶

手术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包括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感染的骨膜等。手术应在感染得到控制后进行,一般需要进行多次,以确保病灶得到彻底清除。

2.消灭无效腔

慢性骨髓炎常伴有死腔形成,手术中应尽量消灭无效腔,以促进愈合。消灭无效腔的方法包括肌瓣填塞、骨搬运等。

3.持续引流

手术后应保持伤口引流通畅,以便及时排出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引流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具体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4.控制感染

慢性骨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敏感抗生素(青霉素)、手术清创等。

5.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是导致慢性骨髓炎难以愈合的原因之一。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高压氧等。

6.加强营养支持

慢性骨髓炎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愈合。营养支持包括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

7.定期复查

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包括X线、CT等检查,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骨髓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伤口清洁。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

了解疾病
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是细菌感染骨髓、骨膜、骨皮质引起的慢性炎症,可以破坏骨质。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