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任何部位的出血,常见的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以及直肠。原因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损害、血管性疾病、上消化道邻近器官疾病、全身性疾病。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最常见原因,此外,上消化道出血还可见于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
2.急性胃黏膜损害
严重感染、大手术、严重创伤、酗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
3.血管性疾病
如过敏性紫癜、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4.上消化道邻近器官疾病
胆道出血、胰腺癌累及十二指肠、主动脉瘤破入食管、胃等。
5.全身性疾病
如血液系统疾病、尿毒症、急性感染、应激相关胃黏膜损伤等。
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而大量出血则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对于出现呕血、黑便或其他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就医。
了解疾病
休克
休克是体内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多器官出现缺血、缺氧,导致其生理结构、功能出现损伤的病理过程。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