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来源:民福康

肝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由门静脉高压、白蛋白合成减少、淋巴液生成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原因引起,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1.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时,肝内结构发生改建,肝内血管床受压、阻塞,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门静脉压力升高后,会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2.白蛋白合成减少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场所,当肝脏发生病变时,白蛋白的合成会减少。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物质,白蛋白减少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腹腔,形成腹水。

3.淋巴液生成过多

肝硬化时,肝内血管阻塞会导致淋巴液生成增多。正常情况下,淋巴液经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回流至血液循环,但当肝内血管阻塞时,淋巴液回流受阻,会大量积聚在腹腔内,形成腹水。

4.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分重吸收的作用,肝硬化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会导致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腹水。

5.其他因素

肝硬化时,肾脏的血液灌注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也会导致水钠潴留,形成腹水。此外,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因素也与肝腹水的形成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肝腹水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肝功能、腹水的程度、病因等因素。治疗方法包括限制水钠摄入、使用利尿剂、补充白蛋白、腹腔穿刺放液等。对于严重的肝腹水,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此外,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治疗肝腹水的重要措施。

对于肝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肝腹水。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果出现腹胀、腹痛、下肢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了解疾病
水肿
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人体约有5%的体液存留在组织间隙,穿梭于机体各种细胞核毛细血管之间。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中医称之为“水气”,亦称为“水肿”。水肿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其积聚的体液来自血浆,其钠与水的比例与血浆大致相同。习惯上,将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称为积水( hydrops )或积液,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