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吃什么中药
分泌性中耳炎可因脏腑虚损、邪滞耳窍所致,菖蒲、柴胡、蔓荆子、泽泻、白术等中药可调理脏腑、祛风邪、化痰湿等,需辨证论治,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
1.菖蒲
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湿蒙蔽清窍所致的耳鸣、耳聋等症。
2.柴胡
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少阳证、肝郁气滞等病症,对于因肝气郁结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蔓荆子
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晕头痛等症,对于因风热上扰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泽泻
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症,对于因水湿内停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白术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对于因脾虚湿困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了解疾病
胎动
胎动(Fetal movement),是指胎儿在子宫腔里的活动冲击到子宫壁的动作。胎儿在子宫内伸手、踢腿、冲击子宫壁,这就是胎动。怀孕满4个月后,可明显感到胎儿的活动。胎动是临床产前胎儿监护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胎动的次数多少、快慢强弱等表示胎儿的安危。虽然有多种计数胎动的方案应用于临床,但是尚未确定理想的胎动计数和胎动间隔。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