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与痔疮的区别是什么
脱肛和痔疮的区别主要在于定义、症状、病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注意事项等方面。
1.定义和症状: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黏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脱出的直肠黏膜有“放射状”皱襞,似“兔耳”,表面光滑,触之较软,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常伴有肛门松弛和大便失禁。
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但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时才会发生,排便后它又会缩回原来的位置。无论内痔还是外痔,都可能发生血栓。在发生血栓时,痔中的血液凝结成块,从而引起疼痛。
2.病因:
脱肛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解剖因素、腹压增加、盆底组织软弱等。
痔疮的主要病因包括:肛垫下移、静脉曲张、遗传因素等。
3.治疗方法:
脱肛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注射疗法、黏膜切除术、肛门环缩术等。
痔疮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改变生活习惯、坐浴、栓剂等)和手术治疗(内痔套扎术、痔切除术等)。
4.预防和注意事项:
脱肛的预防和注意事项包括: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蹲厕、增强盆底肌肉锻炼等。
痔疮的预防和注意事项包括: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饮食清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
需要注意的是,脱肛和痔疮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同时存在,或者相互影响。如果出现肛门不适、便血、肿物脱出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长期便秘、腹泻、肥胖等容易导致肛肠疾病的人群,应注意预防和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