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三型区别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三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好发于青中年男性,主要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线样沉积,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治疗主要为强化血浆置换等,预后较差。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三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较为罕见,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居多。常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多于数周至数月内进展至尿毒症。其主要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线样沉积。确诊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
1.临床表现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三型可发生于任何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后,但约80%的患者在起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即急性起病,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短期内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
2.实验室检查
患者可有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补体降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
3.病理学检查
光镜下多数肾小球新月体形成(>50%),早期可为细胞性新月体,后期为纤维性新月体。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和C3呈光滑线条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在系膜区和内皮下沉积。
4.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需要注意的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并非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三型的特异性诊断指标,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5.治疗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三型的治疗主要包括强化血浆置换、甲泼尼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强化血浆置换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清除体内的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减轻肾脏损伤。甲泼尼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抗体产生。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6.预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三型的预后较差,未经治疗的患者多于数周至数月内进展至尿毒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总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三型是一种严重的肾小球疾病,若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出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