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良性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尿、贫血、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酸化血清溶血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流式细胞术、骨髓穿刺和活检、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等进行综合判断。
1.临床表现:
血红蛋白尿: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特征性表现,可间歇或持续出现。
贫血:常为中至重度贫血,与血红蛋白尿的程度不一定平行。
感染:反复发生的细菌或病毒感染。
出血: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
血栓形成:部分患者可发生静脉血栓,如肾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等。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可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是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重要指标,阳性率可达95%以上。
糖水试验:阳性率为70%~80%。
蛇毒因子溶血试验:阳性率为80%~90%。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细胞膜表面糖化磷脂酰肌醇(GPI)锚连蛋白,如CD55、CD59等,有助于诊断。
其他:骨髓穿刺和活检、溶血性贫血检查等。
3.其他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等,可用于检查腹部、骨骼等部位,了解是否有血栓形成或其他并发症。
基因检测:检测相关基因突变,有助于诊断和预后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诊断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