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是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主要与胆囊结石、胆汁淤积、感染等因素有关,可出现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发热、黄疸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主要是饮食调整和定期体检。
1.病因:
胆囊结石:胆囊内形成的结石是导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原因。结石刺激胆囊黏膜,引起炎症反应。
胆汁淤积:胆汁淤积可导致胆囊内胆汁酸浓度升高,有利于胆色素和胆固醇的沉淀,形成结石。
感染:细菌感染也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染可加重胆囊炎症。
其他因素:如胆囊排空障碍、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等也可能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有关。
2.症状:
上腹部不适: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胀痛或不适感,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发热:在感染发作时,可出现发热。
黄疸:较少见,一般发生在胆总管结石堵塞时。
3.诊断:
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最常用的方法,可发现胆囊内结石和胆囊壁增厚。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提示是否有炎症,肝功能检查可评估肝脏功能。
其他检查:如胆囊造影、CT、MRI等可进一步明确胆囊的情况。
4.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利胆药物)等,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反复发作、胆囊结石较大、胆囊壁增厚明显或怀疑有恶变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5.预防:
饮食调整: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
定期体检:有胆囊结石病史或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及时治疗胆道感染、胆石症等疾病,防止炎症蔓延至胆囊。
6.注意事项: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总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进展。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