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情感障碍是一类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的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能与情感障碍的发生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情感障碍的原因:

1.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研究发现,亲属中有情感障碍患者的人,患该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神经回路和基因表达等机制来导致情感障碍的发生。

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被认为与情感障碍有关。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的不稳定和情感障碍的症状。

神经影像学研究:一些研究发现,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如杏仁核、海马体和前额叶等区域的结构或功能改变。

2.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重大的生活事件,如失去亲人、失业、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触发情感障碍的发作。长期处于压力、焦虑或抑郁的环境中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性格特点:某些性格特点,如神经质、焦虑倾向、低自尊和完美主义等,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情感障碍。

社会支持:缺乏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问题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情感障碍的发生风险。

认知方式:消极的认知方式,如过度自我批评、悲观思维和灾难化思维等,可能加剧情绪问题和情感障碍的症状。

3.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

情感障碍的发生往往是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个体的交互作用的结果。例如,遗传易感性可能使个体对环境压力更敏感,而生活事件又可能进一步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导致情感障碍的发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情感障碍的具体病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此外,个体的情况是独特的,多种因素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对情感障碍的发生起作用。综合考虑生物学、心理和社会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支持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应对情感障碍。

对于患有情感障碍的人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帮助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缓解症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的能力。此外,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康复至关重要。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可能患有情感障碍,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和家属的合作、积极的治疗态度以及社会支持也是康复的重要因素。

了解疾病
情感障碍
又称情感障碍和心境障碍。既往称为情感性精神病。它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病吗
王锦霞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病。 双相情感障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遗传、生物化学、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躁狂发作时可出现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睡眠需求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受损、鲁莽行为等症状。抑郁发作时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疲
双相情感障碍不治后果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双相情感障碍不治疗可能会导致功能受损,引发婚姻和家庭问题,还可增加自杀风险。 1.功能受损 双相情感障碍可能影响个人的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功能。患者可能难以保持稳定的工作,难以处理日常事务,并且可能经历人际关系问题。 2.婚姻和家庭问题 情绪波动、冲动行为和心理困扰可能导致沟通问题、冲突和
双相情感障碍什么意思
徐红平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表现为情绪高涨、活动增加、思维奔逸、睡眠需求减少、自我感觉良好、冲动行为等。其次,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自责自罪、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遗传、生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吗
屈英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它们在症状、病因、治疗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精神分裂症是病因未明的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屈英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双向情感障碍症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患者会表现出情感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睡眠需求减少等症状;抑郁发作时,则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自责自罪、自杀观念或行为等症状。双向情感障碍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生物化学、心理社
双向性情感障碍是精神病吗
屈英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双向性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双向性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它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病因尚不明确,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患者通常会经历情绪的极度波动,从高涨到低落,甚至可能出现混合状态。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及时诊
什么是精神病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精神病是指由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持久且明显的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或生活。这些障碍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脑器质性病变、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依赖、中毒、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常见的精神病类型包括精神分
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陈远光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双相情感障碍就是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就是心情不好。双相情感,包括两个相,一个相叫做抑郁,抑郁就是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另外叫做躁狂,躁狂就是跟这个相反的情况,情绪高涨,发了病以后心情特别好,特别高兴,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所以一天到晚都话说个不停,因为高兴就话多,活动也多,活动也不停,帮别人做事,叫言语活动增加。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蒋少艾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第一、要了解自己情绪状态,监控自己情绪,了解自己情绪转变时征兆,每当躁狂或抑郁发作之前,肯定会出现一些可观察到变化,例如睡眠、食欲和行为改变。第二、切实采取可行步骤,制定常规生活计划,包括日常活动,如健康规律饮食,按时充足睡眠和定期锻炼,放松或正念练习,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如果需要服药,最好在每天同一时间服
怎样让孩子走出双相情感障碍
刘中霖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让孩子走出双相情感障碍,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并在平时注意日常生活管理。1.心理治疗孩子在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期间会产生多种心理问题,需要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以及心理教育干预、人际与社会和谐治疗等来帮助改善不适的症状,帮助孩子走出双相情感障碍。2.物理治疗适用于急性躁狂发作以及重度抑郁、难治性抑郁发作等患者,包括重复经
双相情感障碍能治好吗
陈远光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双相情感障碍因为其本身的发病规律是间歇性发作,不发病的时候一切都正常,对你工作、学习、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就是个正常人,如果发作比较轻,甚至还可以自己调节过来,但是比方抑郁,自己感觉到精神不太好,没有力气,也许过一个礼拜两个礼拜情绪调节过来了,这个病就没有发出来了,这也可以自己调节好。当然如果发作比较厉害,像躁狂也是一样,一很轻度的情况自己
双相情感障碍可以自愈吗
陈红梅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双相情感障碍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会有情绪忽高忽低,情绪从高涨到低落交替过程,或者从低落到高涨变化过程,当一次高涨和另一次高涨,或者一次高涨和另一次低落之间,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有临床症状缓解期,很多时候会认为,稳定期就是疾病自愈。但个人不建议大家去等待疾病自愈,因为疾病自然病程在间歇期,缓解期,如果说不能够给予很好干预,包括心理治疗,对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鉴别诊断
陈红梅 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双相情感障碍的鉴别诊断,首先与单纯的抑郁鉴别。因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时,临床表现和抑郁症一模一样,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所以在这过程中,要详细去回顾、询问病史,确认患者有没有躁狂相。其次,在双相情感障碍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言语夸大、开心等现象,分裂症也可能有类似的表现,所以也需要进行鉴别。另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感高涨或者低落情况下出
情感障碍怎么得的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情感障碍病因有很多,首先会有遗传因素;其次会有一些神经递质跟双相情感障碍比较相关,比如说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多巴胺等。另外,也会有一些心理社会方面因素。比如说在生长过程当中,父母养育方式以及不恰当对待方式,或者是面临一些负面生活事件等,都会增加情感障碍发病率。
人为什么会得情感障碍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通常情感障碍发生跟很多因素有关,首先就是遗传因素,比如有家族遗传史人群患病率会高于正常人群,另外也要根据人既往生活经历或者受到创伤有关系,比如既往生活当中有重要他人离世,没有做好很好告别分离或者是有离婚、失业等等一些重大事件刺激,不能够很好进行调整之后慢慢会发展为情感障碍,另外也还会有一些因素跟人格特征有关系,比如具有异域气质人群也容易发
情感障碍症是怎么引起的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情感障碍症发生跟既往生活经历、事件有关系,比如受到重大挫折、伤害、亲人离世、离婚或者是下岗离职等等,另外也要考虑到有遗传因素,比如有家族遗传史人群其子女发病率要高于正常人群,另外也会跟人格特征有关系,比如一部分属于抑郁气质人群会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