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各期临床表现
根据褥疮各期临床表现,可将褥疮分为以下四期:
1.淤血红润期:
临床表现:受压部位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
处理方法:此期应及时去除病因,采用红外线照射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加强翻身,避免局部继续受压。
2.炎性浸润期:
临床表现: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仍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受压皮肤表面转为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表皮出现水疱。水疱极易破溃,显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病人感觉疼痛。
处理方法:水疱未破时,可涂以0.5%碘伏,保护表皮,促进水疱自行吸收;水疱较大时,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内液体,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3.浅度溃疡期:
临床表现:水疱破裂后,基底红润,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创面有脓性分泌物,形成溃疡。
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然后用磺胺嘧啶银等抗生素软膏或紫草油等中药油膏外敷,促进创面愈合。
4.坏死溃疡期:
临床表现: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严重者,可向深部和周围组织扩展,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
处理方法:坏死组织应彻底清除,直至露出正常组织,然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再用抗生素等药物湿敷,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最后用蝶形胶布或手术方法封闭创面。
对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意识不清等容易发生褥疮的人群,应特别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1.定期翻身: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受压。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避免潮湿刺激。
3.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适当运动: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床上翻身、抬腿等。
5.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褥疮的预防知识,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总之,褥疮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护理措施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预防褥疮加重的关键。同时,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