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为主要表现,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影响生活质量。其检查包括基本检查和特殊检查,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坚持运动、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的高血压防治各有特点,治疗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一、高血压是什么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耳鸣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
三、高血压的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四、高血压的危害
1.引起身体重要器官的病变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的发病风险。
2.影响生活质量
高血压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耳鸣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高血压的检查
1.基本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腹围、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血尿酸、心电图等。
2.特殊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如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心脏超声、动态血压监测、肾上腺CT、肾动脉超声等。
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3.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七、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改善生活方式
(1)减轻并控制体重。
(2)减少钠盐摄入。
(3)补充钙和钾盐。
(4)减少脂肪摄入。
(5)增加运动。
(6)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八、高血压的预防
1.坚持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2.戒烟限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心脏和血管,使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量饮酒,尤其是长期酗酒,会刺激肝脏,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
3.合理饮食
(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
(2)补充钙和钾盐,每人每天吃新鲜蔬菜400到500g,喝牛奶500ml。
(3)减少脂肪摄入,减少食用油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4)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5)增加运动,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长期久坐。
九、特殊人群高血压防治
1.儿童高血压
(1)儿童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少数是继发性高血压。
(2)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运动量少、长期睡眠不足等。
(3)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体重、低盐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4)儿童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使用降压药物,除非血压非常高,或者出现了高血压的并发症。
(5)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2.孕妇高血压
(1)孕妇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
(2)孕妇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影响,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上腹部不适、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肾功能衰竭、肺水肿、心力衰竭、抽搐、昏迷等并发症,还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
(3)孕妇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饮食调节、降压药物治疗、终止妊娠等。
(4)孕妇高血压的预防主要是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增加营养,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
3.老年人高血压
(1)老年人高血压是指年龄在65岁以上,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患者。
(2)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血压波动大,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等。
(3)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收缩压<15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mmHg或收缩压下降≥20mmHg。
(4)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降压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轻体重、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降压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5)老年人高血压的预防主要是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积极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十、高血压治疗药物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这类药物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如氯沙坦、缬沙坦等。这类药物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更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且不引起刺激性咳嗽,应用对象和禁忌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同。
3.钙通道阻滞剂
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等。这类药物降压作用强,对血糖、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对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尤为适用。
4.利尿剂
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这类药物降压作用起效较平稳、缓慢,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患者。
5.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这类药物适用于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
十一、注意事项
1.定期测量血压,一般建议每周测量1到2次血压,每次测量2到3遍,取平均值。如果血压控制不好,或者出现了头晕、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增加测量频率。
2.合理饮食,减少钠盐、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入,增加钾摄入。
3.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4.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暴露。
5.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6.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7.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乏力、水肿等,如果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8.定期复诊,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